“创”字当头,加快形成党报经营“新质生产力”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去年利润是7.62亿,传统经营板块和新媒体收入都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其中我们新华日报传媒有限公司实现纯利润2.48亿元。
技术的变革正在重塑我们的传媒生态,DeepSeek的上线让我们看到了各行各业在AI赋能下新的可能性,报业发展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党报报纸发行虽日子还可以,但是拐点已到。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2025年将实行“智媒变革年”,在变革中以“创”字当头,积极拥抱技术创新,在“融”中提存量,在“创”中做增量,培育更多新业态,加快形成党报经营“新质生产力”。
下面,我将从这四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交流:从策划创意到“运营生意”,从会展经济到展馆经济,从IP营销到场景营销,从数媒产品到智媒平台。
从策划创意到“运营生意”
我们常说自己是新华日报的“经创客”,经创客就是要研究如何把创意变成生意、从内容思维转为运营思维,在“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上不断创新探索。
“红色新华”品牌运营
2019年,新华日报联合江苏省委党校孵化了“新华红”思享会IP,成立了新华红党建创新研究院。6年来,通过赋能基层党建创新,新华红党建创新联盟逐渐发展出300家联盟单位,从单个的活动扩展成“红文化”党建品牌策划集群。
近年来我们先后策划运营了“红耀国信”“苏银融党建”“南水先锋”“苏海先锋”等党建品牌,去年还策划了“民族复兴 吾辈有责”江苏首届顾炎武思想育人实践、“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新四军廉洁思想文化史实展等活动。我们会继续做大“红文化”系列,围绕国家重点宣传的红色主题拓展“传媒+”服务,不断放大“红色新华”效应。
探索红色乡村运营
去年11月我们正式签约宜兴太华镇首个全国红村的整体运营,3年900万元。这是我们在长三角红色文旅创新运营方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从乡村发展策划、规划,到项目运营,我们用“乡村运营规划师”的专业眼光和新华“工匠”精神,打造一个“以文打底、又红又潮”的长三角地区人文经济实践点、示范地。
目前我们还在计划筹备成立长三角(江苏)乡村运营研究院,即将整合和美乡村、雨花台、新四军展馆等红色资源,针对全国359个红村研发服务产品,助力红色乡村率先振兴。
深耕垂直行业运营
去年我们首次创新推出《高考“升”》特刊,104个整版的精心策划填补了高考、高招宣传空白。我们深度发掘高校客户的宣传需求,策划了“专家讲堂”“我的大学”“智慧家长”“高校排行”“高校推荐”等专栏。除了将纸质特刊分发到考生手中外,还将海报、电子书、H5等新媒体产品精准投放至全省上万个家长群,实现传媒产品表达、抵达、触达。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从会展经济到展馆经济
我们专注会展的工作室——“新华红”会展工场在过去几年里,每年主办承办活动50场以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新华会展经济”,拥有一套完整的策划执行方案和专业团队,去年活动板块的营收大概在5000万元。面对目前对论坛、大型活动、评比类会议的清理趋势,我们正在从“会展经济”升级到“展馆经济”。
用“匠心”打造精品展馆
继“新华红”会展工场之后,公司又成立了“新华红”匠心工场,专注于展馆的策划、展示、建设和运维。
2022年我们策划建设了江苏省国资系统党员教育实境课堂项目(400多万元),以34台投影加弧形巨幕打造数字化、沉浸式展厅,展示南水北调东线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的全部历程。这是新华日报转型展馆经济的一次全新尝试。
2024年我们又策划建设了宁沪高速南京收费站——“梅好南京站”项目。其中的周恩来精神研习所把周恩来精神与宁沪公司“梅映初心”党建品牌融合,成功打造了一个文化之站、希望之站、光荣之站。
目前“新华红”匠心工场正在筹备策划3个厅局国企的展馆策建,年内计划拿下 4个400万-1000万展馆项目,力争做成精品做成示范。
放大服务优势
以细致、精致、极致的服务品质,持续放大“新华出品、必是精品”的口碑效应,深耕展馆的“策、展、建、运”。目前成功筹建的展馆有省国资委系统党员教育实境课堂、苏电院校园智慧党建、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江苏主题展馆、APEC江苏中小企业主题展等。
2024年公司首次承接了国家石油石化展会项目的全案宣传,为展会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服务,有效提升了展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易派客工业品展览会”三天约10万人次观展。
从IP营销到场景营销
IP营销是从纸媒广告较早延伸出的新业态,公司现有自主策划、举办多年的IP项目有新华高峰会、“新华红”思享会、新华红色大讲堂、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农民稻香节等。自主IP培育周期较长,IP的市场预期也不确定。因此我们将从IP营销向场景营销转变,在与不同业态融合方面打开新思路新赛道。
户外屏媒互动营销
户外媒体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新华报业和世界500强企业金鹰集团强强联手发力数字屏媒,上线了江苏头部地标巨幕“珠江1号”。这块全省首个双4K超高清裸眼3D户外屏,为南京的城市户外景观添了一抹靓丽科技色,联动南京6大城市商圈、9块高清屏刷新了南京现代化城市人文景观,获得“南京市地标”认证。
新华金鹰传媒运用户外城市地标进行互动营销,进一步激活商业市场需求,策划“每周剧场”“这一站 横店”等活动,获得公共场景媒体案例金奖。去年以来获得近千万商业客户广告投放。
在户外大屏的空余时间,我们又创新开辟粉丝应援和娱乐通道版块;搭建新媒体小程序平台“1号屏”,连接B端与C端,优化产品销售结构与市场布局。目前我们正着手屏下橱窗改造计划,打造场景营销新玩法,提升大屏线下商业氛围,促进大屏销售转化。
文商旅消费场景营销
在文旅板块我们开拓思路,将传媒服务从文旅延伸到影视、乡村振兴、商业消费等领域,打造多元化的场景营销项目,助力地方经济增长。
我们在南京园博园的项目——“苏韵十三园·再见莲花楼”活动。首次尝试“文旅+影视”,将影视原著、沉浸活动和文化体验创意融合,活动兼具热度和口碑,助力园博园在国庆文旅市场突出重围,这个项目还获得了31届中国广告节年度活动营销金案。
在承接江苏省商务厅的“苏新消费”金秋惠购和暖冬购物季系列活动中,我们链接了汽车、咖啡、美食、银行、非遗、家电等10余种业态打造创意市集,为地方策划了全方位、多场景的消费盛宴,提升了“苏新消费”品牌影响力。
从数媒产品到智媒平台
在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的路上,我们不断放大“传媒+”触角,延伸传媒产业链条,拥抱数字技术,向“传媒+政务服务商务+数据”运营模式转变。围绕数据这一重心,我们在2024年成立新华日报全媒体科创中心暨大数据应用实验室,在科技领域打响“新华”品牌,从数媒产品研发转变为智媒平台打造。
数据服务平台
在2024年初的新华高峰会上,我们聚焦数字化创新服务,发布了“新华日报江苏县域科创指数”和“新华日报全量数据库产品”,启动了江苏ESG调研行。
随后“产学研”一拍即合,新华日报联合长三角科创平台、南京大学等联手打造“新华智脑——新华日报经济大数据及指数服务平台”,将“县域科创指数系统”“新华日报经济大数据系统”“新华红短视频舆情监测系统”四大模块及服务融入其中,相关介绍同“数智新华”系列产品一同亮相了深圳文博会。今年我们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落地更多实质性项目。
科创服务平台
聚焦科技创新与媒体发展的深度融合,我们以科创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与媒体传播的全面联动。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为江苏“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贡献媒体力量。
我们与地方政府联手招才引智,通过经济大数据系统,勾画产业地图、人才地图,以数智产品服务地方发展需要。举办了一系列科技系和人才系活动,如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电磁空间安全“钟山”论坛,南京人才日、淮海人才周、西藏招才引智推介会、“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南京等。
未来已来,在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当下,报业已不再是简单的新闻传播者,而是以技术为驱动、以用户为中心的全媒体生态构建者。AI或许可以改变一切,但是不能决定一切。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我们要相信信心的力量。向新而行,向智而进,以创意培育新业态,以党报经营“新质生产力”为报业发展塑造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