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称“浙报集团”)大刀阔斧,将“浙江新闻”“天目新闻”“小时新闻”三端合一为“潮新闻”客户端,引领了省级媒体客户端建设2.0时代。

两年后的今天,作为第一批率先进行客户端整合的省级媒体,潮新闻再次刀刃向内,启动五大变革。

3月27日,在浙报集团举行的潮新闻改革动员会上,浙报集团副社长、潮新闻总编辑钱伟刚提出“内容生态化、技术智能化、经营链条化、运营社群化、管理扁平化”的“五化”实施路径,要把潮新闻打造成与浙江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相匹配的新型传播平台和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浙江样板。体现了在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这场改革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迭代,更是一场关乎生态重构、价值重塑、机制再造的颠覆性革命,展现出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主战场突围破局的魄力和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年轻用户是移动端行为最活跃思维最跳跃的群体,如何与这个群体建立有效连结“强关系”,是落实“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必答题。“校园新探”作为潮新闻系统性变革的先行者与试验田,在“内容生态化”与“运营社群化”的双向奔赴与有机融合中,有效运行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经验。

“潮起潮落 我在现场”需要年轻态

潮新闻客户端是浙报集团全力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秉持 “潮起潮落 我在现场” 的理念,以新闻资讯为核心,融合多元内容生态,涵盖时政、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及时、权威、深度且富有特色的新闻与信息服务。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浪潮中,潮新闻积极创新传播形式与内容呈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推送与精准传播,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媒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数字化时代,大中小学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拥有强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他们活跃在各类社交平台与新媒体应用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分享与表达。对于潮新闻而言,吸引“年轻态”群体的持续使用意义重大。

一方面,年轻用户代表着媒体的未来,赢得他们的关注与认可,有助于潮新闻在长期发展中保持活力与竞争力,构建稳固的用户基础。另一方面,大中小学学生思维活跃、创意丰富,他们的参与能够为平台注入新的内容元素与活力,通过他们的分享与传播,潮新闻可以更广泛地触达社会各阶层,扩大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此外,关注校园动态与学生需求,也是潮新闻履行媒体社会责任,服务教育事业,促进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体现。

“校园新探”抓住学生兴趣点玩“互动”

“校园新探” 圈子围绕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的宗旨设立,是潮新闻深入校园领域的重要举措。其定位为学生兴趣圈子,以校园融媒达人孵化基地为依托,推出 “校媒达人孵化计划”。通过培养和挖掘校园内有积极性、有才能的优质学生资源,以校园主理人带动学生会活跃度,紧密围绕学生兴趣点开展活动。其核心目标在于孵化校园融媒人才,提升社群活跃度,为学生搭建多元化成长通道,助力其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同时为合作院校打造专属融媒体展示窗口,提升校园品牌影响力。

在具体实践中,“校园新探” 探索了一系列独特 “玩法”。

依托 “潮新闻融媒达人孵化基地”,为学生与教师提供系统化课程教学,涵盖新媒体运营、内容创作、摄影摄像、视频剪辑等融媒体专业知识。鼓励学生参与圈内话题讨论、创作与赛事活动,根据表现授予荣誉奖励,如 “融媒达人” 称号等,以此激励学生提升融媒体专业能力。

圈内话题每月由学校主理人轮流发起,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发起学校深度参与话题策划、稿件撰写、短视频制作等全流程实践,成果发布于潮新闻平台,面向圈内所有院校。每期活动评选优质作品和潜力作品,对创作者给予奖励,并记录在案。学校还可通过学分制、考试命题或结合教学内容等方式,为话题活动赋能,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目前,“校园新探” 圈子已广泛覆盖浙江省内外高等教育至基础教育阶段的院校,包括浙江传媒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浙江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以及杭二中白马湖中学、杭州市第十中学等中小学,甚至触达部分幼儿园,形成了庞大的校媒合作矩阵。不同学段、不同地域的学校通过圈子相互交流、协作,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与创新思维碰撞。

话题与活动共舞,青春与流量齐飞

“校园新探”上线后,策划上线了一系列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和活动,以下为近期四个活动案例。

“你好新学期” 话题活动。2025年新学期伊始,“校园新探” 圈子及时推出 “你好新学期”话题活动。学生们积极响应,分享假期的收获、开学的心情和对新学期的展望。有的学生用视频记录校园的新气象,展示新装修的教室、新结识的同学;有的以文字形式写下新学期的学习计划与目标。该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平台,也让家长、老师及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声与校园动态。潮新闻根据作品质量与传播效果,精选出优质作品给予稿费激励,对潜力创作者送上新年福袋等礼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动期间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吸引了大量圈内外用户关注。 

“遇见秋天” 主题创作活动。在金秋时节,“校园新探” 圈子发起 “遇见秋天” 主题创作活动。学生们发挥创意,用镜头捕捉校园里秋天的美景,金黄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洒满阳光的校园小径等都成为作品中的主角。有的学生创作诗歌、散文,抒发对秋天的感悟与情怀。此次活动收到 700 多件投稿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对生活的观察与热爱。潮新闻通过综合传播力指数与作品质量评选出人气作品和潜力创作者,送出潮新闻和合作院校提供的精美礼品,活动在校园内引发热烈反响,提升了圈子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春日元气计划”活动。春天来临之际,由浙江树人学院主理人发起的 “春日元气计划” 活动上线。该活动鼓励学生在充满活力的季节里积极调整心态,制定新目标,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春日运动计划、阅读计划、志愿服务活动等。有人发布晨跑打卡视频,展示充满活力的运动瞬间;有人分享自己的春日书单及阅读心得。活动以积极向上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青春活力,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优质作品不仅获得潮新闻稿费奖励,还能在圈子中 “精选” 呈现,获得浙江树人学院定制款咖啡杯,吸引众多学生踊跃参与。

“文旦花开 玉见海屿岛” 大学生诗歌创作活动。4 月 17 日至 18 日,“文旦花开 玉见海屿岛” 大学生诗歌创作活动在玉环举行。活动邀请了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的诗歌爱好者及青年学者参与。大学生们走进玉环,感受当地的山海风光、人文风情,以海浪、岛屿、渔村等为灵感,创作诗歌作品。活动期间,他们交流创作经验,点评即兴诗作。采风创作过程中征集到的作品在潮新闻客户端专题展示,优秀作品收录成册。此次活动将诗歌创作与地域文化推广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高水准的创作交流平台,也借助学生的作品与传播,提升了玉环的城市形象与文化知名度,实现了多方共赢。

“校园新探” 何以出圈

首先在满足学生需求与兴趣上做文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求。“校园新探” 圈子精准定位学生群体,通过丰富多样的话题活动,如记录校园生活、分享兴趣爱好、参与文化创作等,满足了学生社交、表达与自我实现的需求。以 “你好新学期” 话题为例,学生渴望分享开学感受,与同龄人交流,该话题为他们提供了社交平台;在各类创作活动中,学生通过作品展示才华,获得认可,满足了自我实现需求,从而吸引大量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好口碑传播。

其次是注重社交互动与社群传播。根据传播的两级流动理论,信息从大众媒介到意见领袖,再由意见领袖传播给一般受众。在 “校园新探” 圈子中,校园主理人及积极参与的优秀学生成为意见达人。他们在话题发起、活动组织及作品创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身边同学参与。例如,在 “遇见秋天” 活动中,主理人积极宣传,优秀创作者分享经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投稿。同时,圈子内的点赞、评论、分享等互动功能,增强了用户黏性,形成社群传播效应,使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圈外用户关注,实现出圈。

再次是实现媒体融合与资源整合。“校园新探” 圈子体现了媒体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潮新闻作为媒体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为学校提供融媒体展示窗口,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成长通道。学校则为圈子提供内容素材与人力支持,双方优势互补。如在 “文旦花开 玉见海屿岛” 活动中,潮新闻联合玉环当地政府、高校等资源,为学生打造创作平台,高校组织学生参与,各方协同合作,实现媒体资源、教育资源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了活动品质与影响力,助力圈子出圈。

另外,在每个活动推出时,特别注意创新内容与形式。创新扩散理论指出,新事物要被广泛接受,须具备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校园新探” 圈子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内容上,结合校园热点、季节特色及地域文化推出新颖话题;形式上,采用视频、图文、诗歌等多元创作形式,且活动规则与奖励机制清晰易懂,具有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如 “春日元气计划” 以独特的主题与丰富的参与形式,吸引学生尝试参与,学生看到身边同学参与获得奖励与成长,更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创新内容与形式的扩散,推动圈子出圈。

结语

潮新闻客户端的 “校园新探” 圈子通过精准定位青春视角,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创新玩法与活动形式,成功实现大流量吸引年轻用户。在人才培养、校园文化传播、校媒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媒体在校园领域的运营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校园新探” 圈子将继续深化融合,拓展资源,在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紧跟时代潮流与学生兴趣变化,不断推出贴合学生需求的优质活动与内容;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与发展空间,助力校园融媒人才培养与教育事业发展,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