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想与技术跨越“千重浪”,激发新可能
在国内媒体仍在观望AI技术可能性时,澎湃新闻·源深视频团队率先在制作和商业上取得突破,领全国媒体风气之先。2024年2月2日,澎湃新闻·源深视频团队立项制作纯AIGC视频《游过千重浪》上线(应是国内媒体首条纯AIGC制作的商业视频)。从商业视频的角度看,这条视频因当时技术所限,画面不够精确,细节有待加强。但是毫无疑问,《游过千重浪》在AI视频技术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克服诸多难题完成制作,其充满探索性,也充满想象力。《游过千重浪》的上线,也启发了国内诸多媒体同行。
作为澎湃新闻《物产中国》IP的一部分,这部作品不仅在乡村振兴与助农推广领域继续深耕,更通过引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创了媒体原生内容在商业领域创新的崭新路径,展现了媒体在技术运用与内容生产上的强大潜力。
初心未改,拓展形式:承载文化与助农使命
《游过千重浪》的创作植根于澎湃新闻的自有IP《物产中国》。作为一个深耕乡村振兴和助农推广的系列项目,《物产中国》致力于挖掘我国各地特色产业背后的文化故事,将生态食品、养殖业及区域产业带等内容以视觉语言传播出去,为乡村经济注入更多关注与支持。这不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体现,更彰显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时代需求。
《游过千重浪》延续了这一初衷,选取“鱼”作为核心意象——不仅契合“年年有余”的农历新年文化寓意,也勾勒出中国物产之美的震撼画卷,并与助农领域中的头部平台拼多多合作,以期进一步唤起公众与更多企业对乡村产业和基层经济的关注。这样的选题兼具节日气质与文化深度,为作品的传播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内涵,也为其商业合作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叙事支持。
技术破局,探索新路:AIGC引领视频革新
与以往项目不同,《游过千重浪》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AIGC技术的深入应用。这是一场以人工智能为媒介的创作实验,团队从零开始,面对无经验、无参考的境况,摸索出一套将AI生成与视频生产相结合的路径。这本身就是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项目的制作侧重于探索AI生成画面的适配性及可操作性。在具体实践中,团队遇到了诸多困难,包括AI生成的画面风格不稳定、动态画面不够自然、色彩失真、细节缺乏、画面拼接不统一等技术痛点。在深入研究众多AI工具的性能及效果后,团队决定采用“三步走”策略——结合实拍素材、文案输出生成画面以及图片生成画面,以多样化技术手段融合最终呈现影像内容。
这套创新性流程克服了单一依赖AI生成带来的“廉价感”与技术缺陷,使得作品在保持质感与一致性的前提下,充分展现AI技术的辅助优势。此外,团队通过对以往《物产中国》中关于渔业的拍摄素材进行分类梳理并重点提炼,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内容基础,也规避了AI生成图像的不真实感。这种结合传统素材与前沿技术的创作方式,不仅拓展了AIGC的应用想象力,更为媒体内容生产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新范式。
从冷观念到热实践:传递媒体创新温度
在探索过程中,技术创新不仅是工具,更是创作理念的延伸。从最初的AI平面生成尝试,到团队的“拥抱AIGC”内部群组成立,再到《游过千重浪》的最终落地,这段历程本身便是一场从冷冰冰的技术到温暖文化内容的实践演绎。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能够顺利完成,与拼多多的“买单”支持密不可分。作为第一个敢于尝试AI生成视频的客户,拼多多为项目提供了实践平台与市场价值验证的可能性。从概念到实施,团队不仅解决了“让谁买单”的取舍问题,更通过摸索AI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技术探索与实际商业需求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这种双向支持的合作形式,也为媒体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协作模式提供了启示。
探索先行,引领行业影响:助推媒介融合新趋势
尽管从商业视频的角度来看,《游过千重浪》还存在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例如画面的细节表现与动态稳定性仍有提升空间,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次具有高探索价值的创新案例,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视频的正式发布不仅得到了拼多多的高度认可,也在媒体与广告行业掀起不小的浪花。
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于新闻媒体领域,其创造性尝试为困于传统内容制作模式的媒体提供了新思路,证明了借助AI技术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创意化的内容表达;其二,对于商业传播领域,《游过千重浪》展示了 AI工具在品牌传播中的新可能,为客户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推动了商业内容生产工具与形式的革新。
最终,《游过千重浪》不仅探索了媒介融合的可能性,还搭建了文化传播与商业需求之间的桥梁。视频的发布为团队赢得了更多客户合作的机会,也让同事们深刻意识到技术赋能的重要性。
《游过千重浪》是一次大胆实践,也是未来内容产业的重要探索。澎湃新闻创意视觉部通过这一项目在媒体创新、技术融合和合作模式上都取得了显著突破,向行业展示了AIGC在推动媒体内容生产方式变革中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