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同源、资源共享的背景下,行业媒体与中央主流媒体同题共答,已经从“可选项”变成“必答题”。要在这场采编力量、传播渠道、平台影响力的竞争中突围,行业媒体必须立足行业特色这一核心优势,把行业资源转换为内容生产力,制定差异化战略,寻求差异化竞争。本文以检察日报社2025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探讨行业媒体如何在重大主题报道的宏大叙事中开辟独具特色的专业赛道。

突出行业特色,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检察答卷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集中反映和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也是各主流媒体同题竞技的重要舞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全面、准确、及时报道两会盛况,充分展示不断发展完善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行业媒体若以常规视角进行报道,容易陷入对中央主流媒体的简单跟随,成为人云亦云 “低配版”。如何破题?从检察日报社的实践来看,突出行业特色,根据两会议程和检察亮点工作设置话题,引领读者从检察视角触摸全过程人民民主脉搏,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力量,是一个独特的优势。

推出办理建议提案纪实。议案、建议和提案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依法履职的重要载体。通过议案、建议和提案,代表委员把基层一线的民心民意和社会各界的众智众力带到全国两会,共商发展大计,共议民生关切,这让议案、建议和提案成为媒体关注焦点。以往对议案、建议和提案的报道多集中于“如何提出”“提了什么”,对“是否被采纳”“发挥了什么作用”较少涉及,这主要因为相关梳理和办理工作需要一定时间,且大多属于“内部信息”,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外公开。作为议案、建议和提案的承办单位之一,最高人民检察院近年来每年承办300件左右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坚持“办前联系、办中沟通、办后回访”,把沟通联络贯穿建议提案办理全过程,努力做到在共商中凝聚共识、推进共办,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理机制,受到代表委员普遍肯定。

利用最高检机关报这一行业优势,检察日报社持续深入报道最高检办理建议提案的过程,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首日推出最高检以办理建议提案为抓手、做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纪实报道,如《一个个“金点子”成为一项项为民良策——2024年最高检加强代表委员沟通联络高质效办理建议提案纪实》,向公众展示代表委员依法履职获得检察机关职能部门的反馈、答复,全程联系的过程,获得较好传播效果。

全景式报道代表审议最高检工作报告情况。两会期间,向人民代表大会做检察工作报告,是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特有方式。每年全国两会,各代表团代表围绕最高检工作报告进行讨论、发表意见、表明立场,是人大代表参与国家管理、表达人民意愿的重要环节,也是检察机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检察日报社紧紧抓住这一监督节点,通过消息、特写、综述、图片、视频等全媒报道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人大代表审议最高检工作报告全过程,生动体现人大监督与检察履职的良性互动,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独特优势。2025年全国两会,最高检作工作报告后,检察日报社推出人大代表热议报告系列策划,检察日报要闻版连续两天推出人大代表热议“两高”工作报告的消息,两会特刊连续三天推出社会各界代表关注最高检工作报告的专版,要闻版连续3天推出3篇人大代表热议最高检工作报告的综述,形成报道规模,实现全景式宣传。

独家呈现最高检工作报告吸纳意见建议的细节。代表委员审议讨论工作报告,总会提出不少意见建议,这是代表委员履职的重要内容。为充分落实代表委员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每年全国两会,最高检均派人员旁听和全程记录代表审议和委员讨论情况,2025年共派出200余名检察人员,旁听35个代表团112个小组审议情况,以及政协会议34个界别58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对在审议报告时发言的所有代表,最高检及时逐位反馈答复;对最高检工作报告文本提出的修改意见建议,要反复斟酌如何将其更好吸纳到报告中,在报告正文、附件、图示中予以修改体现。梳理汇总意见建议、答复代表、修改报告,这些细节正是检察机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对此,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检察日报社专门推出跟踪报道《从代表委员意见建议中汲取加强改进检察工作不竭动力——最高检全面记录、认真研究、及时反馈代表委员审议讨论工作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独家呈现最高检吸纳代表建议修改最高检工作报告的过程,引领读者从细节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

深耕行业资源,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故事

作为世界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全国两会充分展现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素材和生动样本。当前,不断涌现的海量信息给主流媒体传播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媒体报道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受众在信息过载中难以捕捉到核心价值。这恰恰为行业媒体提供了突破契机:通过深耕垂直领域,在“广覆盖”中“深穿透”,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对检察日报社来说,就是要深耕检察资源,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故事,讲好法治中国的故事。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检察日报社推出报道《习近平法治思想检察实践新篇章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十个维度》。

深入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是最高检党组提出的检察工作重大任务,是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全部实践的指引和统领。全国两会正是展示法治中国建设新进展,展示检察工作以理念之变引领实践之新,用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为全面依法治国注入强劲动能的重要窗口。对检察日报社来说,在两会期间以新闻视角和专业报道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既是追求专业深度的新闻实践,也体现了服务法治建设的责任担当。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检察日报社提前策划,会前从10个侧面看过去一年的检察工作,推出10篇“透过年度‘双十大’看检察履职”系列报道(2024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和十大法律监督案);两会开始后,采用“1+5”总分结构,从整体工作和重点工作的角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一体抓实“三个管理”(检察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践行“三个善于”(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最高检带头高质效办案等为主题,推出6篇重磅报道,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检察实践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为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提供了有力宣传支持。

全方位解读最高检工作报告。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对检察工作的一次检阅。最高检工作报告浓缩过去一年检察工作,是全国20多万检察人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年度答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高检工作报告是“干”出来的,是全体检察人一起“起草”、共同“汇报”的。检察日报社高度重视,把解读报告作为两会报道核心任务,解读好报告的主要内容、介绍好报告背后的检察故事,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报告提供有益信息支撑。对2025年最高检工作报告,检察日报社在纸媒端突出深度解读,从履职、数据、案例、接受监督4个角度推出“解码最高检工作报告”系列报道,立体解读报告背后反映的检察机关的司法理念转变与履职成效;在新媒体端突出鲜活表达,用SVG、AI动画、海报等不同形式“花式”解读工作报告,比如,推出《嗨!请打印一份极简版最高检工作报告》,以“打印动效+969字干货”提炼展示报告数据。

助力代表委员为法治建言、为检察发声。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每年全国两会,法治建设话题始终受到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检察日报社充分发挥法治类行业媒体优势,助力代表委员为法治建言、为检察发声。

一是聚焦法治实践难点堵点痛点,推动问题有效解决。2025年3月5日,报社推出法律界全国人大代表朱征夫建言消息《朱征夫代表:根治“远洋捕捞”,需斩断利益链》,精准聚焦“远洋捕捞”,厘清趋利性执法司法对营商环境的恶劣影响,并给出积极解决方案。报道很快有了针对性回应,3月26日最高检专门召开会议,对全国检察机关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进行部署。

二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提升其法治获得感。2025年两会期间,围绕打击跨境电诈犯罪推出《出重拳下狠手 守好百姓“钱袋子”》,围绕遏制偷拍乱象推出《整治“失控”的摄像头》等报道,紧扣社会热点,以法治、检察视角切入民生关切,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三是敏锐捕捉法治前沿动态,助力法治建设向前迈进。自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以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公益司法保护“中国之路”,不少代表建议将成熟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报社策划推出《多个代表团提出议案关注检察公益诉讼法立法进展——深化制度设计研究,回应司法实践需求》等深度报道,反映代表委员对相关立法工作的高度关注。3月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显示,2025年预安排审议34件法律案,检察公益诉讼法位列其中。

发挥行业优势,推动检察融媒传播出新出彩出圈

全媒体时代,每一次重大主题报道都是各大媒体新创意、新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示。面对技术浪潮,如何保持理性与专业,拥抱技术而不被技术裹挟,以我为主,不盲从、照搬,是媒体深度融合应该把握的核心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检察日报社积极发挥最高检机关报这一行业优势,以内容为基、以技术加持,朝着精准化传播持续发力,让检察声音更清晰、更高效触达受众。

代表履职报道覆盖面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民监督。近年来,检察机关更加主动接受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广大人大代表的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的监督支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2025年全国两会前夕,检察日报社首次在报纸推出16个“代表履职风采”专版,覆盖32个代表团(不含港澳台代表团),生动展示各代表团代表为检察工作建言献策的履职风采。这组报道的新媒体作品同步上线,被23个省级人大、省级政法委官方微信公众号转发,广受代表欢迎。比如,买世蕊代表表示“检察工作做得实做得好,检察宣传工作质效也特别高”,祁兴磊代表表示“读完文章后,我切实感受到检察机关将群众‘良言’转化为有力‘良策’的积极作为”。

一份《悦读》直观呈现“年度检察答卷”。最高检工作报告内容多,不乏专业表述。为方便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报告,检察日报社从2024年开始,连续两年推出报告“精炼版”,即《悦读·最高检工作报告》特刊(下称《悦读》特刊),把工作报告的亮点通过可视化的图表图示呈现给代表委员。2025年《悦读》特刊较去年相比,内容更加充实,表现形式更为丰富,代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比如,主体内容增加了2个版的用语解读,帮助代表快速了解专业术语,增加了二维码,代表扫码后可观看结合报告亮点拍摄的5分钟纪实动画,拓展阅读空间。许多代表表示《悦读》特刊对审议报告帮助很大。

68件阅读量“10万+”作品“破圈”传播。由于职能定位等客观原因,与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相比,检察机关相对“神秘”,不少老百姓不知道检察机关是干什么的。借助全国两会这一年度盛事,检察日报社创新表达,软化专业内容,通俗化宣介检察工作,爆款作品屡创新高。以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微信公众号作品为例,检察日报社借助微纪录片、微短剧、问答式动画、沉浸式互动游戏等表现形式,生动有趣地揭开检察机关“神秘面纱”,拉近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产生阅读量“10万+”作品68件。比如,以一起行政检察真实案例为脚本,精心打造的互动游戏《离奇水费单》,邀请网友化身检察官,通过沉浸式参与办案,在游戏体验中深入了解行政检察工作职能,作品发布当天阅读量“10万+”。这类“破圈”传播不仅宣介了检察工作,更在互动中实现了普法教育的深层抵达。

8部多语版作品向海外传递中国检察自信。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当前,我国正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检察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检察国际传播,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检察声音,是提升我国司法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举措。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检察日报社共推出8部多语版作品,展现中国检察机关依法履职的生动实践,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搭建桥梁。比如,推出首个中国检察国际宣传片《行动中的检察官:守望美好生活》,从国际传播视角创新检察宣传叙事,是利用融媒传播手段建构中国检察机关国际形象的一次全新探索,被中国日报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播发,人民网英文网站播发,最高检官方英文网站播发,在海外传播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作者魏星系检察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