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厦门日报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牢牢把握互联网舆论主动权,坚持正能量引领大流量,大流量放大正能量,让主流舆论成为舆论主流。

大流量提升传播力:建强传播平台,拓宽传播渠道

没有流量就没有影响力,更难有引导力。大流量要依靠多渠道、多手段、多介质的全媒体矩阵,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为江海”。

全媒体矩阵汇聚大流量。在众声喧哗的互联网时代,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需要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打造强大的全媒体矩阵,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厦门日报社先行先试,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率先落笔,着力构建立体多元的全媒体矩阵。

2014年建立“中央厨房”,成立网络电台、视频台……目前,厦门日报社已拥有门类比较齐全的“报+网+微+端+院+台+号”全媒体传播体系。今年1月,全新升级的厦门日报社融媒体指挥运营智慧平台启用。该平台聚合了指挥中心平台、演播室、录音室、移动直播系统等,不仅是全景式、沉浸式演播空间,同时是集指挥调度、内容生产、演播直播为一体的媒体“大脑”。在做好传统终端、网站及自建客户端等自有渠道平台建设的同时,厦门日报还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推出人民号、新华号、央视号、头条号、腾讯号、百家号、快手号、B站号、抖音号、视频号等,汇聚大流量,提升传播力。

轻量化传播澎湃大流量。轻量化传播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用户阅读习惯的创新之举,有助于解决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让人看得进、记得住、传得开。厦门日报创新运用图文、视频、H5、动漫、直播、短视频、手绘长卷、创意海报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从单一传统产品生产方式向多维全媒体轻量化传播方式转变。

近年来,厦门日报围绕建党百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文明城市创建等主题主线、重大主题报道,推出《我们就是厦门 厦门就是我们》《百年风华 四十扬帆》《看特区蝶变》《原来你是这样的厦门》等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20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迎来百年华诞,厦门日报抽调精兵强将,精心策划,全媒体联动,通过专栏、专版、专题、特刊和短视频、直播、户外大屏等形式,累计发稿超过700篇,全网点击量约4000万次。《今夜,上弦场!百年厦大穿越时光!南方之强万里扬帆 !》《陈景润妻儿“回家”参加厦大校庆!他曾告诉妻子:你不会见到比厦大更美的大学……》等新闻产品,阅读量均超百万。厦门日报微博、抖音号、视频号等平台开启多场直播和互动,总点击量超3500万。根据第三方监测机构凡闻科技发布的厦大百年校庆新闻报道分析报告,厦门日报的实时传播影响力位居全网第一。

正能量提高引导力:把牢价值取向,巩固舆论阵地

传播流量对于传播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流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流量指标背后是价值指标。能否坚持主流价值引领,形成正向舆论,是党媒新媒体的标志性指标。只有正向舆论成为主流,主流媒体才能真正引领主流舆论,实现以正能量引领大流量、大流量放大正能量的目标。

主动强化议题设置,加强线上线下互动。每逢重大报道,厦门日报都会启动项目负责制,建立融媒体协调机制,主动设置议题,推出互动话题,吸引用户参与评论和转发分享,强化新闻产品的用户体验,促进“全员”参与。

比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厦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型蹲点式集中采访活动,厦门日报融媒体重点围绕“住”“行”“医”“教”“安”“业”等6个关键字,进行深度采访、融媒报道,总阅读量4500多万。组织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网络投票和满意度调查,因互动性强备受社会关注,大大提高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让正能量真正拥有了大流量。

做好重大主题宣传,让正能量唱主角。厦门日报围绕党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精心策划选题,从“国之大者”中找方向,从省、市之大计中找坐标,从民生之重中找落点,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中弘扬奋进主旋律。先后策划推出了《我们就是厦门 厦门就是我们》《百年风华 四十扬帆》《原来你是这样的厦门》等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和策划。连续两年携手五大经济特区推出大型直播节目,全网推荐阅读量均超1.5亿。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一周年。厦门日报微信推出重大主题报道融媒体产品《感恩奋进这一年:勇立潮头的厦门》,运用图文、短视频、动图海报等多种形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生动展现了一年来厦门在各个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全网阅读量超200万,引起大量转发和热议。该报道获评全国城市党报优秀精品案例,并入选中国记协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案例库。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厦门日报推出“踏寻厦门红色足迹”系列活动,主要参加对象为青少年学生,以身边的红色资源、红色故事为生动载体,通过实地踏寻深入采访,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活动历时110多天,参与者踏访厦门15个红色足迹踏寻点,上好“行走的党史课”,全网阅读量近3000万,获第四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媒体融合优秀案例奖。

高质量增强影响力:坚持内容为王,打造精品爆款

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厦门日报深刻意识到,主流媒体要肩负起党媒职责使命,根本之道还是要以权威性、专业化、可读性强的优质内容赢得用户。无论媒体格局、业态如何变化,新闻宣传的价值逻辑不会变,高质量的流量理念不会变。大流量需要优质精品,也就是需要高质量作品支撑。高质量的大流量,才是优质流量。

下好“先手棋”,当好新闻“一传手”。在深度认知自身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厦门日报坚定内容为王,以传统媒体拥有的原创内容优势,作为进军网络主阵地的“先手棋”“尖刀排”。在重大主题报道、突发事件、民生问题、焦点热点话题上,进一步优化内容生产,打造优质原创作品,努力当好新闻“一传手”,让“快讯更快、深度更深、独家更独”。

厦门日报倾心打造的“厦门招考”公众号,就是一个兼具优质内容和互联网思维的媒体IP,依托厦门市教育口线资深专家型记者,坚持原创第一,坚持首发快发,率先报道学校、家长关心的教育新闻,黏性强、互动性好,粉丝量和活跃度稳居全省教育类新媒体第一名,深受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与此同时,把资源配置向专业化内容生产和融媒体产品生产能力倾斜。建立视频产品专业生产团队,加大全媒体记者培养力度,要求记者第一时间向新媒体供稿,视频优先、图片优先,随时准备出镜采访或直播。建立无人机航拍机队,坚持有计划有主题拍摄,“最新航拍”等作品带给受众熟悉而又陌生的阅读收看体验,屡屡刷屏朋友圈。

创意化表达,实现“破圈”传播。信息化社会,全媒体时代,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就要求我们更新理念、创新观念,自觉从全媒体视角去审视工作内容、对象、方法、手段,打通各个领域,统筹各种资源。特别要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突出特色,打造黏度高、受追捧的媒体IP和爆款产品,实现“破圈”传播。

3月24日,厦门日报新媒体推出“手绘+美文+视频+互动”形式的融媒体产品《鹭岛蝶变 生态画卷》,这一历时两个月绘就的精美作品,全景式展示厦门促进“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的成果。爆款短视频《厦门生态画卷——鸬鹚之舞》,是由3位摄影记者历时3个多月、驱车5000多公里拍摄制作的。视频以鸬鹚为主角,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细腻生动的画面表现,呈现了“鸬鹚的一天”。视频一经推出即刷爆朋友圈,引发广泛点赞转发。

点赞量彰显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传播的基本思维。用户的量级规模、用户的阅读量转发量,是决定主流媒体平台传播力的重要指标。但大流量并不等于点赞量。群众是否点赞,关键要看新闻报道能否与他们同频共振,共情共鸣。 

厦门日报是全国城市党报中较早实行都市型党报改革的媒体,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主动改变固有的本位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树立起用户思维,不断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把发展用户、集聚用户、留住用户作为提高传播力的重要抓手,深受读者喜爱和好评。2020年厦门日报潮前智媒客户端名列“年度全国城市报业十佳融合创新客户端”优秀案例。厦门日报微信连续3年位居福建媒体微信影响力排行榜榜首,其中“10万+”爆款文章占全省媒体的1/3。

回应群众关切,担起“定音鼓”职责。媒体融合应该把握“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的传播趋势,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厦门日报充分利用舆情监测分析技术,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百姓呼声,回应百姓关切,引导社会情绪。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和阅读偏好,面对面、键对键、心贴心地为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信息服务,用媒体的专业知识和权威信息为群众释疑解惑,担当起“定音鼓”“风向标”与“中流砥柱”的职责使命,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点赞。

在每年开展的社会效益评估中,厦门日报社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社会效益综合得分连续多年被社会监督员打出高分。 

突出百姓视角,小故事反映大主题。重大主题宣传要做到入脑入心,就不能大而化之,应该通过巧妙的角度来体现新闻的高度。厦门日报在坚持“心中有党性”的同时,长期不懈地践行“眼中有百姓”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新闻宣传工作中,从百姓的视角切入,会找故事、善讲故事、讲好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彰显新闻的意义。

建党百年,厦门日报策划推出短视频《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在厦外国友人发来祝福》,以外国友人为主角,小切口入手,以小见大,通过他们在厦门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讲述外国人眼中中国共产党的生动形象。在厦门日报“两微一端”首发后,获得广泛转发和点赞。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总点击量超5000万,释放出强大正能量。

(作者系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厦门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