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下,国际传播在构建、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更有效力”的要求就是要在精准传播上实现突破,构建起贴近不同区域、国家和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方式,从而推进传播效果的精准落地,推进中国故事的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

大众国际传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筹建以来,依托大众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重点面向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在精准传播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国际传播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众国际传播中心精准传播闭环

精准传播(Precision Communication),指通过大数据、受众分析和多渠道分发,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实施精准的信息传递。国际传播中的精准传播,不仅要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也要注重传播内容的本地化和受众的需求分析,还要关注传播效果的反馈以改进传播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些要求强调了精准传播的重要性,国际传播主体要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媒体环境,制定出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传播策略,制作更加贴切的传播内容,增强国际传播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2024年起,大众报业集团全力打造与山东发展地位相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2024年2月,“大众”新媒体大平台正式上线,依托“大众”新媒体大平台,筹建大众国际传播中心,通过大众日报海外版、“Go Shandong”频道、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等,打造多元化、精准化、立体式国际传播闭环——自文化IP塑造开始,注重创新讲述方式,探索多元化传播渠道,并关注传播的反馈,再对文化IP、讲述方式和多元化传播加以改进,以完成闭环。

(一)坚持融通中外,打造多元化传播阵地

自主可控、多元一体的国际传播矩阵是做好国际传播尤其是精准传播的基础。中心统筹大众报业集团外宣、内宣资源,打通线上线下渠道,不断完善国际传播阵地的多元建设。

首先,做优大众日报海外版。大众报业集团自1998年创办《大众日报》北美版以来,陆续创办了《大众日报》南美版、日本版、澳大利亚版和欧洲版,截至2024年9月累计出版640余期,在海外拥有广泛受众。大众日报海外版紧扣山东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做好重大活动、重大政策报道,以及山东好人、好事、好品、好物宣传,利用海外平台阵地“走出去”“深下去”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苏区”脱贫攻坚彰显山东力量  红都瑞金长出绿色“寿光菜”》《一个朋友引来五个朋友》两件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新媒体时代,为加大海外新媒体传播力度,所有海外版稿件均在海外版合作伙伴新媒体平台推送,先网后报、先端后报,第一时间抢占网络和新媒体阵地,形成传播合力。

其次,做强新媒体传播平台。依托“大众”新媒体大平台的内容、技术和运营优势,中心聚合全集团的国际传播力量,以主题外宣、“五友”外宣、文化外宣为重点,在大众新闻客户端“Go Shandong”频道开设《英语播报》《日语播报》《韩语播报》《交汇》《一眼心动》等栏目,聚焦经济、社会、文化、医养等领域的重点议题和热点话题,高水平策划、高质量生产新闻产品,年发稿超过2万篇。2024年以来,《交汇》系列访谈栏目聚焦中外交流的重量级嘉宾,采访外国政要、专家学者、友好人士等20余位,通过他们生动、鲜活地讲好山东与世界交流的友好故事,在大众新闻客户端点击量超10.5万,成为吸引用户的亮点栏目。

再次,做好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大众国际传播中心在海外社交平台开设、运营系列账号,精选山东美景、山东故事,突出山东特色,在海外吸引众多粉丝。巴黎奥会期间的爆款单条推文,传播量超4000万。所运营的招商引资类账号通过定制内容、主题活动等推介山东投资形象、讲好山东发展故事,形成了强有力的海外影响力。2024年上半年,一条抖音视频为临沂市带来千万元的投资,成为山东“双招双引”典型案例。

(二)发挥山东优势,强化优质内容生产

精准传播根植于深挖自身优势。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享誉海内外。中心立足山东“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较优势,依托山东丰富的文旅资源,突出传统民俗文化,通过现代传媒技术和创意,全方位提升齐鲁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打造“文化出海”的新模式。

特别是在面向日韩的精准传播中,孔子文化作为山东最具代表性的文化IP,在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日韩有着非常高的认可度,自然成为精准传播的重点IP。在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期间,大众日报海外版推出8个整版进行报道,还集中力量推出一批关于孔子的产品,聘用外籍特约报道员推出《尼山好CITY》《白丽莎Vlog》等视频栏目,跟随外籍特约报道员探访了孔庙、夫子洞、尼山圣境等地,体验中国书法、手工艺、汉服等优秀传统文化……10余件视频让孔子、尼山等文化符号更加具象化,在海外合作媒体平台、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后,浏览量迅速过百万。

(三)做好Z世代传播,推进分众化表达

在精准传播中,受众的分众化表达是关键。年轻人是未来国际传播的主力军,又是充满活力、最有网感的群体,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年轻人的参与也将让国际传播更加有温度、可感知。中心一方面聚焦年轻人,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形式讲好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另一方面让更多年轻人走到台前,以年轻人的视角与语言创作更多新闻产品。

2024年5月,大众报业集团在巴黎主办了面向Z世代的中法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我们的角色”,活动非常成功。

法国青年代表吴逸风、杜波,华人青年代表岑冰星、郭章龙,围绕“我们的角色”主题,结合个人经历讲述了中法文化交流故事和感受。

2024年8月,中心组织慕尼黑大学生参访青岛,参观企业、高校、博物馆等地。在参访海信集团的过程中,发现正在直播当下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抓住这个新闻点,记者邀请多名德国学生现场试玩,采访他们对中国游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采制的短视频在大众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上点击量迅速超过10万。

此外,中心还在日韩社会各界聘任多名“好品山东海外推荐官”、大众“青春交流官”,以UGC模式邀请日韩受众参与内容创作,增强了年轻受众的互动感与参与度。

(四)走出去交朋友,广泛拓展传播渠道

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多元化探索是做好精准传播的重要渠道。中心举办系列活动,探索多方面合作,为精准国际传播积累人脉、拓展渠道。

2024年4月,中心在日本东京举办“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4东京推介会,邀请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外交官员、日本观光厅代表、日本高校师生和青年代表等120余人参加。多家日本主流媒体参会,十几家央媒驻日媒体和日本华文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在推介会后,中心联络日本、韩国各媒体和机构,推动大众报业集团与日本和歌山县主流媒体《和歌山新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韩国亚洲新闻、汉城大学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以一次活动拓展了多项合作。

大众国际传播中心精准传播的经验和启示

大众国际传播中心聚焦传播内容、传播阵地、传播渠道与传播反馈的精准传播模式,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借鉴。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探索。

(一)发挥自身优势,深耕文化IP

跨文化传播的核心在于内容的本地化与文化的共通性。中心在精准传播过程中强调跨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重点打造了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文化IP。中心通过孔子文化这一儒家文化圈中受到广泛认可的文化符号,成功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日韩地区的文化需求紧密对接。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文化的认同感,还为两国受众提供了一个共通的文化交流平台。

此外,还借助现代媒体技术,采用符合当地审美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呈现。通过精美的视觉设计和富有创意的叙事手法,传统文化得以焕发新的生机,更易被当代受众接受和理解。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文化传播的效果,为推动中日韩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合、为促进区域文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润物无声,以内容本地化提升传播质效

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往往依赖于对当地受众文化需求的精准把握。中心面向日韩精准传播的实践表明,通过本地化的内容生产和分众化传播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文化传播的亲和力和接受度。未来,国际传播将继续坚持文化自信与本地化表达,通过深入挖掘文化IP与本地文化共通点,增强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三)完善传播链条,打造多元传播渠道与反馈机制

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是精准传播策略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在面向日韩的精准传播中,中心通过“Go Shandong”频道以及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矩阵等多种渠道,成功覆盖了不同的受众群体。这种渠道的多样性不仅扩大了受众基础,还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提供了多元化的内容选择,使他们能够更方便地接触和理解相关信息。国际传播工作应进一步探索更为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如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内容在不同平台之间的无缝对接与推送。

同时,精准反馈机制在提升传播效果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大数据与社交媒体的实时分析,中心能够迅速洞察受众的偏好和反应,及时调整内容策略,使传播不仅具备针对性,还能保持高度的时效性。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强受众的参与感,还能有效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为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组建专业力量,进行项目化运营

目前,中心明确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对内打通人员、外宣资源,成立“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国际传播编委会,建立国传编委会选题策划与实施制度,传达上级精神、调度工作情况、策划精品选题项目。统筹集团各媒体采编、运营、广告等内部优势资源和高校、智库、企业、媒体等外部高质量资源,通盘考量、统筹利用,为国际传播中心赋能提升。依托“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共享图文、视频、技术,畅通内部生产路径;以海外合作媒体、海外社交媒体矩阵以及海外高校、企业、机构等为途径,畅通对外传播渠道。内外交融,立体传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中心设立项目工作室,采用项目化运营模式对内整合力量,对外积极联络,不仅提高了内容生产的效率,还增强了传播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在面向日韩的精准传播过程中,依托项目工作室策划“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4东京推介活动、“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4和歌山品鉴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了活动举办和文化传播。

(五)开拓社交媒体,探索UGC生产传播

中心在精准传播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了用户生成内容(UGC)模式的优势,积极推动用户参与内容的生产,以此有效调动受众的参与热情。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心特意邀请了在日本和韩国的留学生以及当地的网红博主共同参与内容的创作。这些参与者不仅具备多元的文化背景,还能通过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生活体验为内容注入新鲜的元素。通过与日韩留学生和当地网红的紧密合作,中心推出了一系列与日韩本地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提升了受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这种共创的模式不仅为中心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首选项。当前,国际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不断丰富传播产品形态的同时,也拓宽了传播渠道,打造了新的传播生态,这无疑对国际传播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打造精准传播的闭环机制,中心在文化的区域化表达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并通过多元化传播渠道和UGC模式提升了传播质效。但面对新的挑战,如何以新理念、新内容、新机制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的精准度,还需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善用新技术,多点突破、持续探索,推动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也为其他媒体做好精准传播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孙先凯:大众国际传播中心项目工作室主任;杨庭栋:大众国际传播中心记者;李艳:大众日报行业新闻中心主任;刘江波:大众报业集团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兼大众日报时事对外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