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众报业集团提出加速“二次创业”进程,大众日报记者站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整合资源、推进地方融媒中心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

经过摸索实践和实战磨合,2023年5月,以大众日报威海记者站和齐鲁晚报驻威机构组成的大众报业威海融媒中心进入常态化运转状态,在扎根胶东红色沃土、落实集团决策部署、推进地方融媒中心建设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024年2月,“大众”新媒体大平台正式上线。在大平台地方频道建设中,经过实战磨合的大众报业威海融媒中心实现了“招之能来、来之能战”,契合了大平台“统分结合、共建共享”建设要求。

一、练好内力,抓原创出精品

全媒体时代依旧是“内容为王”。在推进地方融媒中心建设中,威海记者站首先练好内功,通过提升内容生产能力、素材整合能力、拍摄剪辑能力,提供更深度、权威、专业、多元的内容。

提升内容生产能力

威海站明确提出“抓原创出精品”,每篇原创稿件都重点打磨、重点推出,以形成声势。比如,兔年春节刚过,威海站便在大众日报头版刊发了重头稿件《威海:发展活力哪里来?》,展现出威海开局即冲刺,企业有奔头、创业有劲头、青年有盼头,在全省引发强烈关注。

又如,“荣归故里”是荣成倾力打造的城市品牌,之前各级媒体宣传失之于散,大多碎片化展现工作侧面,没有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威海站经过深入采访,对“荣归故里”品牌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荣归故里”新解》发出三问——何为“荣”、怎样“归”、“故里”在哪里,对荣成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析。

提升素材整合能力

面对市县媒体已刊发的新闻稿件,我们可以有何作为?自己报纸、平台刊发的稿件,能否整合出新爆款?

2023年,记者站推出的新媒体作品《威海警察连上热搜,这座城市从来不缺大爱与担当》,让两位威海警察的暖心之举冲上热搜,与威海市2022“年度政法人物”颁授活动、平安威海建设暨市委政法工作会议上表彰年度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集体)关联起来,把个体的见义勇为上升到一个城市的气质和形象,主题更宏大,影响力更强。

拼经济是贯穿2023年的热点话题,威海站把大众日报刊发的多篇记者一线见闻和蹲点报道整合为“政府蛮拼的——加压奋进争一流”“企业蛮拼的——全力冲击新目标”“基层蛮拼的——铆足干劲抓落实”三部分,推出了新媒体作品《拼劲满满,活力满满!威海抓经济蛮拼的!》,把单声部汇成大合唱,更加提神鼓劲儿。2023年还在报纸端创新开设栏目《新闻发布会上读威海》,将每月举行的发布会归纳整合,配上客户端稿件二维码,通过报、端互动大大提升了传播力。

提升拍摄剪辑能力

威海记者站有3人,但全部是文字记者出身。面对短板,威海站积极参加记者部组织的线上、线下培训,全面学习新闻视频拍摄制作的要素和方法;邀请威海电视台记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视频编辑记者、威海资深编导结合案例讲解视频的策、编、拍、剪等技术。

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将采访与拍摄视频相结合,研究各类视频的特点和剪辑软件的使用方法,目前已具备基本的拍摄、剪辑能力。重要采访刊发后,我们还邀请专家点评指导,促进拍摄剪辑能力持续提升。

二、善借外力,同参与获共赢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单兵作战不能兼顾采访和拍摄,有时靠现有设备和技术条件无法完成,这时不能拘泥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善借外力。

善于向总部借力

大众新闻客户端聚集了大批新媒体人才。2023年4月,客户端总部记者来威海采访,上午采访下午就发出了高质量的视频产品,角度新颖、形式多样。这让我们意识到,记者站完全可以从总部借力,更快、更广地传播地方新闻。

4月底,威海市公安局教官郝鹏“教科书式”成功救起一名落水女子。我们获知这一线索后,第一时间与总部“温暖山东正能量联动平台”责任编辑李亚平沟通。在李编辑的调度下,记者迅速联系郝鹏核实情况,要来事发视频交给李编辑剪辑,记者辅以一两百字表述事实,客户端编辑以多种形式在多个联动平台推出。从获知线索到客户端刊发用时一小时,采制效率大为提升,传播力也显著增强。

善于向同行借力

在日常新闻视频制作中,我们还面临视频素材不足的窘境。近年来,威海站探索向威海电视台和各区市融媒体中心借力,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乳山市、文登区、荣成市的融媒中心时常协助拍摄并提供视频资源。

同时,威海站发挥省级党报格局大、站位高的优势,借威海日报人手足、线索多的优势探索双方共赢的合力模式。

特别是2023年以来,由威海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由大众日报威海记者站全体记者和威海日报部分骨干记者组成的党报新闻重点报道组,在深度报道威海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时,双方共同策划、采写、组稿,在大众日报首发的同时给地方提供了高质量稿件,并向其他媒体投送,起到了多赢效果。

2023年下半年,党报新闻重点报道组采写的《逐绿前行,新动能正澎湃》《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出色”答卷》两篇长篇通讯分别在大众日报头版头条、头版重要位置刊发,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

善于向通讯员借力

通讯员队伍也是不可或缺的外力。当下,有些单位的宣传部门不仅有摄像机、无人机,还有专职摄影摄像人员。以威海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为例,两名专职摄影摄像民警长期在一线拍摄,积累了大量独家素材。

优秀通讯员还包括当地的摄影爱好者。如荣成市在央媒、省媒发布的高质量图片、视频新闻最多,根本原因是当地有一批优秀且热心的摄影师。

威海站今后要不断发掘更多的优秀视频作品通讯员,建立起一支长期且稳定的通讯员队伍,力争报道中视频素材能“找得到、用得上、发得好”。

无须讳言,借助外力存在弊端。一是版权问题,素材层层转交,存在纠纷风险。二是“外力”积极性不高,区县融媒体中心、当地电视台等同行仅有对上级电视台的投稿需求,因没有稿酬,通讯员也缺乏投稿积极性,建议报社研究视频素材用稿奖励机制。

三、融出合力,重规范建机制

借外力虽能扬长避短、合作共赢,但终究受制于人。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要探索成立以集团驻威机构为班底的融媒中心。

实际工作中,齐鲁晚报驻威机构“拍强写弱”,大众日报记者站则受人员和设备限制“写强拍弱”。经过长期磨合,双方在共同参加的采访活动中达成默契:大众日报记者拿文字稿,齐鲁晚报记者拍摄剪辑视频,双方共享。

2023年,双方实现融合,大众报业威海融媒中心在人员组成、采访组织、内容发布等方面进一步规范,进入常态化运转。

理顺机制,强强联手提升生产力

威海融媒中心全体人员的微信群就是一个“虚拟采访部”。群内采取“揭榜挂帅”机制,所有人员都可以在群里发布采访线索,其他记者若对该线索感兴趣就可以认领,组成采访小组。

2023年以来,大众报业威海融媒中心推出的“镇街沙龙”“村里来了年轻人”“驻厂日记”三个常设栏目,均是采取“揭榜挂帅”、文字视频联合采访,产品在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一起挂牌、同时推出,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力。

发挥优势,包装策划提升传播力

对于联合采访稿件,大众日报一般是在报纸刊发后在大众新闻客户端进行转化,配上报纸版面图、视频、图文形成融媒体产品;齐鲁晚报则发挥自身优势,推出海报、H5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传播力。

在实际运行中,新闻性强、现场感强的联合采访一般都会启动“揭榜挂帅”制,这就保证了联合采访精品率高、传播力强、参与记者积极性高。

在署名方面,我们以大众报业威海融媒中心名义出品,提升了记者对融媒中心的认同感,也提升了融媒中心的影响力。

党建引领,加强学习提升影响力

2023年5月,大众日报威海记者站党支部成立,4名党员分别来自大众日报威海站和齐鲁晚报驻威机构。支部成立以来,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加强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中找准结合点,写好大文章。

今后,支部将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组织抓好业务学习,提升全员素质,争取多出精品佳作。

全媒体探索:https://mp.weixin.qq.com/s/Vj4j54v9xuA-QdrN-lJj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