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中国广告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已落下帷幕,大佬们围绕城市文旅品牌发展主题展开的分享之声,仍余音绕梁。论坛内外最热门的话题和曝光频率最高的词,当然是“品牌”。

众多演讲嘉宾在演说中都无一例外地反复提到了品牌:文旅品牌、城市品牌、媒体品牌、服务品牌、文创品牌、品牌锻造、品牌传播、品牌运营、品牌赋能等等。到场的1200多位业界人士反映:嘉宾的演讲权威性强、信息量大,听后解渴过瘾,受益良多。

场内外媒体人想得最多的,自然是如何以优质的媒体品牌去赋能城市文旅、社会民生的繁荣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的课题,与会专家与媒体人进行了深度交流热议。专家们认为:好的媒体品牌包括内容产品,一定会是撬动市场最有效的工具和最管用的利器,也是媒体服务客户的“金刚钻”。有的报社一个微信公众号一年上千个十万+,三几个人就可以创收上千万元,正好印证了这一观点。

惯于见缝插针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更是别出心裁,放下身段,抓住机会在论坛间隙,主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品牌焕新”客户沟通会,邀请参加论坛的多位知名企业负责人座谈,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从而既找到了提升媒体经营业绩的良方,又拉近了媒体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距离,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好的媒体品牌,需要长期精心地培育、完善、呵护,需要倍加珍惜打磨保护。而主流媒体和其推出的新媒体产品,之所以能成为品牌,无疑都要经过市场检验传播的实效,也更要能为客户的品牌提升赋能。

传统媒体这些年一直都在争相上马新媒体,而不断推出的新媒体号,究竟有多少能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价值,则非常值得我们去作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

市场真有需要,媒体人也真想打造更多更好颇具影响力号召力的新媒体,需要我们下狠功夫去锻造,使其拥有足够的独特魅力和吸流引流的能力。我们不难发现,手中多有几个品牌,应对市场竞争就能做到心中不慌,玩转市场也就多有几把“刷子”。许多好媒体广告经营能保持昂扬向上的势头,与内容的锐意进取创新改革不无关系。央视推出的品牌强国工程,就为民族品牌走向世界赋能加分出力不少。

媒体人尝到过重视、拥有品牌的甜头,也尝到过失去品牌的苦头。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少媒体高度重视自身品牌的锻造建设,并不断推陈出新,使之成为自己攻坚克难、拓展市场、服务客户的独门暗器,其成功跨越令人艳羡。而一些昔日赫赫有名的品牌(包括媒体),如今却渐渐退隐或消失,与品牌的“保鲜”功夫不足,手段落伍不无关系。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不论何时,品牌始终是媒体为客户背书引流的重要资源,对广告的吸附力尤为重要。故此,我们对品牌的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