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亚运时代,主流党媒如何探索全案服务新蓝海
进入后亚运时代,杭州提出打造国际“赛”“会”之城,持续放大亚运效应,着力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作为主流党媒,杭报集团这两年进一步提升“会展+文化+传媒”叠加效应,持续在深化媒体品牌全案服务上尝试和探索,助力杭州打造国际“赛”“会”之城。
这一过程中,杭州日报驻区县机构如何抓住机遇做好服务区县的文章?如何通过全案服务带动传统媒体转型?我们开启了“探路之旅”。
从传播者变为策划者 媒体人的“能量输出”
2023年11月21日,钱江世纪城建城20周年暨争创“双一流”规划发布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新闻发布厅举行。站在建城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奔跑在“后亚运时代”的起跑线上,世纪城锚定下一个20年“航向”,打造一流中央商务区和一流赛会核心区。
▲ 钱江世纪城建城20周年暨“双一流”发展规划发布大会
作为该活动策划执行单位,我们主动出击,早策划、早部署,层层推进,力争站位更高、内容更全,力求见解深刻、引导有力。通过全案服务,我们也努力做出团队的又一次转型,从传播者变为策划者。
这更像是一次媒体人观点、思维的“能量输出”。
很多人问,这场发布大会为何选择杭州日报?我想,这里有杭报深耕萧山15年的地气和底气,也有我们团队对钱江世纪城20年的理解和把握。
钱江世纪城有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以浙赣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区块,西区块包括亚运三馆、杭州亚运村等,东区块绝大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扩容区块也在这里。结合这一独特的空间结构,和世纪城在杭州城市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我们将此次发布会的核心逻辑提炼为“东西连城”,它是东西两大区块的连城,更是杭州城东城西两大走廊的“连乘”,背后是一种能量巨大的“乘数效应”。
2023年围绕亚运,我们策划了萧山首个以“舟”为文化符号的亚运主题宣传,推出《萧山:乘“舟”向未来》主题宣传,以“舟”为喻,将“中华第一舟”跨湖桥独木舟引申为梦想之舟、创新之舟、开放之舟、文化之舟;杭州亚运会期间,杭州日报重磅推出中英文特刊并送进亚运会主媒体中心,我们组稿的《奔竞萧山 勇立潮头》双语报道再次以“舟”为元素,把萧山比作一艘乘风破浪的船,成为国际友人了解萧山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我们一直探索媒体全案服务,充分发挥党媒平台优势、资源优势,陆续策划“萧山重走二十年赶考之路融媒活动”“萧山名人后裔文化访谈活动”“萧山区首部百岁老人传记《盛世百岁人——萧山百岁老人的幸福密码》新书发布会”等,从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多视角讲好萧山故事,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转变角色协同作战 激发用户参与感
对我们来说,执行钱江世纪城建城20年大会,是一次将近九个月的“超长待机”,从2023年3月中旬开始接洽,到2023年11月21日大会落下帷幕,我们提供概念创意、舞美主色调的选定、视频脚本采写、视频拍摄制作、嘉宾邀请、选题策划、会场搭建、媒体接待、活动执行、整合传播等全案服务,并不断转变角色协同作战。
面对甲方提出的各种需求,方案几经调整、修改,团队的每个人都用“满格”状态投入工作,潜心静气打磨精品内容,不辜负每一份期待。
半天的发布会,前期我们接触的视频嘉宾、采访对象、论坛嘉宾等不下五十人,与嘉宾们的沟通,本身也是充电学习的过程,为投入下一场“战斗”蓄能。团队小伙伴金婷婷对一位中国创投协会嘉宾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开过这么多次会议,杭报是我见过工作做得最扎实的团队之一。”
▲ 团队小伙伴们在大会筹备现场
从稿件采写到视频跟拍,从嘉宾邀请、选题沟通到媒体通联,我们随时切换自己的工作状态。小伙伴郑丽华对“高温的炙烤”记忆犹新,“20年主题视频要采访一位世纪城老领导,拍摄地点选在奥体游泳馆室外,在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持续拍摄了10多分钟,灼热的痛感相当明显。但这位老领导一直微笑配合,丝毫没有不耐烦。我能做的,就是拍摄间隙为他打下伞、递瓶水。我想这就是职业精神的最好写照吧。”
有“小蜜蜂”之称的杭州日报萧山分社赵玉福老师坐镇大后方,编辑排版出专题,可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分社老记者何文静很是感慨,因为不是跑线记者,她对钱江世纪城并不熟,写解读稿时就很痛苦,怕写砸了。“有两个晚上写到凌晨一两点钟,当得到回复说可以的,马上松了一口气。”
还有 “后勤大总管”徐姚,从预算安排到财务结算,学到了诸多风险管理的知识。
……
当然,这背后更有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面对种种困难,我们扛下来了,这是一次业务探索和尝试,也是一次很好的集体历练。
媒体通过讲好品牌故事,找到与用户情感的共鸣点,激发用户的参与感。在大会执行过程中,72岁的退休教师沈德荣是一位特殊的用户。他从小生活在世纪城这片土地上。沈老师热爱书法,客厅挂满了书法作品,视频组就将这个客厅作为拍摄背景,效果自然真实。大会结束后,他说,“我多次观看这部《城长20年》的片子,现代化的城市和文化传承遥相呼应,特别有创意!”
《城长20年》的视频片,时长达7分多钟。从某种角度看,诸如沈德荣这样的人物,就是城市CBD的活力,也是我们对这部视频片倾注的人文情怀。
2022年分社策划推出的萧山区百岁老人走访调研活动中,我们在走访百岁老人沈元兴时,第一次认识沈德荣。20年前世纪城第一条城市道路开建时,他给父亲沈元兴在开工现场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也因为这一特殊的背景,我们选择沈德荣作为主题视频《城长20年》的出镜嘉宾,并邀请他来到大会现场。杭州日报萧山分社郭燕社长讲,“做事要有情怀”。我想,沈德荣能够出现在钱江世纪城争创“双一流”规划发布大会上,也是一种“情怀”。
资源力+服务力 媒体经营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从广告经营到全案服务,从内容力、渠道力转向资源力、服务力,媒体经营的核心能力正在发生转变。媒体具有资源整合的优势,可以快速选择和组合多种渠道,推出符合不同客户需求的定制服务,并通过融媒矩阵的传播引爆话题。
钱江世纪城争创“双一流”规划发布大会结束后,萧山区主要领导用“高举高打,会场一流”八个字作出肯定评价。依托杭报集团资源多平台协同发力,我们的主题宣传层层推进,报纸、客户端、微信、视频号等融媒矩阵第一时间推送深度解读、新媒体专题、短视频等,确保“快、准、全”,牢牢把握宣传舆论主导权。同时联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数十家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100余条主题报道持续刷屏,钱江世纪城的话题热度直线上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综合50多位出镜嘉宾、论坛嘉宾等的观点素材,以及厚厚的规划文本,大会一结束,我们采写的《钱江世纪城何以攀登“双一流”》深度解读稿就刊发在杭州日报新闻客户端“杭州新闻”,当日阅读量就超过60万,报道内容被多家中央、省市媒体引用。
我们也努力实时捕捉大会现场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这次匹配度“一流”!汪顺为20岁的钱江世纪城代言》一文,通过体育明星代言的视角,从“近”“中”“远”三个角度,概括了汪顺与钱江世纪城的“匹配度”,集团评报员老师给出“角度独特、所用事实精到,概括有一定高度”的评价。
▲ 游泳运动员汪顺受聘“钱江世纪城赛会名城品牌官”
借执行钱江世纪城20周年大会之势,今年2月22日,我们又策划执行了“中国视谷”窗口园区“三大攻坚”誓师大会暨“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开工仪式,这是继省、市、区“新春第一会”后,萧山的“新春第一锨”。此次活动时间紧、任务重,从项目接洽到落地执行仅两周时间,筹备期间还遇上春节假期。作为策划执行单位,我们克服场地局限、天气干扰等不利因素,全力做好大会活动策划、文案提炼、舞台布置等各项工作,努力让“杭报品质”在这场大会中大放异彩。
通过这些探索和尝试,我们相信,越来越多媒体人“跨界破圈”转型再出发的同时,“内容为王”永不过时,它让活动策划、事件传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也更坚定了做强全案服务探索新蓝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