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性的群体赛事,转眼间就演化成了现象级爆款网红事件,继而持续发酵,其所产生的巨大流量和社会影响,让人始料不及。村超、村BA之后,这一幕近日又在“苏超”再度上演,不少地方媒体、自媒体,连央媒也纷纷表态声援进而直接以无形推手为其推波助澜。滔天热流让媒体人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大考”。

首先深刻反思的自然是江苏的媒体领导人。从解放日报长三角周刊发布有关苏超的回顾文章,他们找出了自己与上海媒体的差距:虽抓住了先机,却抓的深度不够,在扩大影响上,做了较多工作,但在燃爆后,如何跟进和引领推出更深入人心报道和一碰就响的话题,仍需进一步反思。

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迫使报社和广播电视台、融媒中心必须加快联动互动协作,各自错位发力,扬长避短,毫不犹豫地与文旅、体育等提前布局,力求完美结合,方能谋求在与诸多域外媒体、自媒体的较量中胜出。

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中如果起不到主导主流传播的主阵地作用,就有可能会越来越被边缘化和去中心化。在重大事件发生前、发生中甚或发生后,主流媒体都应当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敏锐度,对事态发展有准确的评估和预判,有为而不缺位、错位,始终保有引导舆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方能保证自己对事态发展的把控调节能力 。这一波行情,人民日报、央视、工人日报等头部顶流媒体,丝毫没有大意,纷纷参与发声、深度报道,一系列操作下来,颇显奇效,颇受欢迎,为我们大家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对以服务企业和促进地方文旅发展为己任的媒体经营者而言,如何提前为客户量身定制营销方案、策略、流量话题,让他们踏上类似“苏超”的热浪,进一步拓客引流,则更加考验传媒经营团队的创新力、执行力、转换力和变现力。

“苏超”对江苏的超牛企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对媒体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能不能抓住送上门的机会行情,实在需要我们所拥有的那颗在赶考路上永不松懈和放弃的心。

风口时时涌现,考试未有穷期,越是流量高潮,越是人头攒动的地方,越考验媒体人的智慧能耐本事。在赶考的路上,你我都仍需奋力前行,一刻也不敢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