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登山,但是人生的目的却不是到达山顶”“只要咱们勇敢向前,前面的路,一定是繁花盛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创作发布的《献给春天的演讲:向前》,一经推出就成为刷屏“爆款”。这段“90后”游本昌的“迎春开讲”,在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巧妙地将砥砺前行的个人经历与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精神联系起来,将全国两会报道与聚焦青年群体结合起来,成为一段昂首春风里、唱响新未来的“春之声”。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创作发布的《献给春天的演讲 :向前》宣传海报。

近年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紧扣主题、传播力强、互动性高、网民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爆款”佳作频出的关键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深度融合。从《“小事”里的大情怀》到《“心连心”》,从《当甲骨文穿越到2024年的中国》到《CHN》,从《献给春天的演讲·向前》到《AI共创大片|江山如此多娇》……人民日报新媒体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众多产品,以独特的清新表达、新颖的轻巧视角,共同营造朝气蓬勃、团结向上、昂扬奋进的舆论氛围,在网上网下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点面结合,唱响重点报道恢弘主旋律

聚焦核心,全方位讲好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故事。

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报道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是全国两会报道的首要政治任务。用心用情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故事,是全国两会的一道“必答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对民生话题的殷殷关切、悠悠牵挂,总能将这一议大事、谋大计的场合同诸多暖心实事、民生“小事”紧密联系起来,引起网上网下的强烈反响与普遍共鸣,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的人民情怀;相关报道素材也成为历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值得重点呈现、集中挖掘的新闻“富矿”。

今年全国两会,人民日报新媒体集中推出多项图文、视频产品,精选诸多细节、传递共情力量,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形象和人格魅力,相关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各自有平台端口总阅读播放量超过30亿。“习语”短视频专栏推出微视频《习语|两会上,总书记关心的那些事》,回顾总书记历年全国两会期间“下团组”时关心人民群众安危冷暖的感人瞬间,通过现场画面和原声,生动地展现总书记“始终是百姓的贴心人”的温暖形象。该视频被全网置顶转发,总播放量超过4.5亿。主题微视频《“小事”里的大情怀》,挖掘总书记在两会上关注过的悬崖村、新农人、家政服务、祁连山生态保护等生动事例,联动分社记者、拍摄团队赴山东济南、四川凉山、江苏镇江、青海门源等地回访后续进展,该视频被500多家主流媒体和视频网站置顶转载,总阅读播放量超过3.8亿。系列双语图文海报《“心连心”》,精选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的暖心瞬间,展现“领袖与人民始终心连心”的初心本色,在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推出后反响热烈。

与此同时,紧跟时政报道、围绕重要讲话,充分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重要活动的新媒体报道。各自有平台端口根据统一安排,第一时间推出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两会开幕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看望全国政协委员、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的图文和短视频报道,充分形成网络舆论强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客户端及时推出图解《习近平的新质生产力“公开课”》、科普短视频《新质生产力,是个什么力?》,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及时推出英文微视频《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多维度阐释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学习笔记”专栏还推出综合图解《习近平两会上的这些论述,值得深读》,梳理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下团组”的重要论述,以青年群体喜爱的“手账笔记”作为形式载体进行视觉设计,集纳金句、阐释重点,全网阅读量超过3500万。

围绕主题,高质量阐释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

高质高效地完成全国两会各项议程报道和精神解读,是每年全国两会报道的重要任务。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的重要平台,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精心报道会议活动、记者会、新闻发布会以及“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情况,完整准确解读全国两会精神,生动展示代表委员履职风采,对内对外深入宣传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既是主流媒体参与全国两会报道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发挥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必然要求。今年全国两会,人民日报新媒体集中围绕主题,加强新媒体议题设置,全力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据统计,新媒体中心全国两会期间共发布两会新媒体报道2600余篇,各类稿件、产品在自有平台和社交媒体累计阅读播放量达175亿。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新媒体策划推出图解《知识帖!全国两会是个什么会》《9图了解人大知识点》《9图了解政协知识点》《2024年全国两会 这些看点值得关注》等,普及两会常识、介绍两会看点,相关报道总阅读量超过5500万。解读报道方面,人民日报新媒体综合运用多种产品形态创新做好《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推出的提纲式稿件《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700字》总阅读量超过3600万,数据海报《数读政府工作报告里的KPI,“拼”出一个美好未来!》总阅读量超过2500万;图解《快查收!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红包》《2024政府工作报告学习笔记》《九个“新”视角!读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未来机遇》等阅读量均超过800万。人民日报新媒体密切关注记者会、新闻发布会以及“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及时推出的《事关粮食安全、科研环境等,首场部长通道回应热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严把企业IPO……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等报道,阅读量均超过1000万。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微博推出“两会好声音”专栏,集纳、精选代表委员精彩发言,整理推出多篇新媒体稿件。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两会面对面”视频访谈专栏,邀请代表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等做客演播室,围绕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文旅推广等热点话题展开对话,《刘庆峰对话李稻葵:新质生产力,如何“上新”?》《谭铁牛对话周鸿祎:人工智能+,如何“+”?》《吴国平对话姚建萍:谁会是下一个“尔滨”?》等6期访谈的全网播放量超过5300万。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推出“人民日报演播间(PD Studio)”,专访何超琼、霍启刚等代表委员,畅谈大湾区发展、香港未来;还推出系列微视频《王梓的两会Vlog》,在两会现场播报每日议程与关注重点,向海外网民讲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故事,获得积极反馈。

人民日报微博话题#2024政府工作报告学习笔记#。

出新走心,推动主题报道焕发年轻态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报道是各家新闻单位的“比武场”,在新媒体报道的激烈竞争中,唯有持续地打破常规、不落俗套,才能够真正脱颖而出,成就一件件数据亮眼、反响积极,兼具传播力与美誉度的“破圈”“爆款”作品。

近年来,随着技术迭代升级、媒体融合演进,新媒体报道更加呼唤形态创新、话语创新,需要不断尝试更多符合互联网用户价值取向、审美偏好、接受角度的融媒体产品,尤其需要聚焦年轻群体,以期实现“出新出彩”与“入心走心”、正能量与大流量双向奔赴的“双赢”。

增加趣味性,打造主题报道新形态。

全国两会报道常常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众多热门话题,能否让事关国计民生的“硬话题”实现“软传播”,影响着融媒体产品的传播效果。今年全国两会,人民日报新媒体通过创意设计、趣味呈现,实现“硬核”内容的“轻巧”触达,让“有意义”的选题在内容上更加“有意思”。动画微视频《当甲骨文穿越到2024年的中国》,创新运用手绘动画让“人”“车”“家”等甲骨文字动起来,“穿越”并融入“出行”“农业”“教育”等现代生活场景,通过带领用户认读、识别在网上热度很高的甲骨文,并通过这一趣味线索实现古今交融,充分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与《政府工作报告》的宏伟目标、生动实践,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该视频一经推出就反响热烈,总播放量超过3000万,微博话题#当甲骨文穿越到2024年的中国#登上热搜榜。微视频《2024特别版〈一路生花〉》,通过改编这首青年网民耳熟能详的热门歌曲,赋予歌词奋斗进取的全新立意,同时运用大量对比画面,直观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和巨大变化,憧憬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愿景,激励广大青年“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让许过的愿望“一路生花”,该视频推出后在朋友圈呈现“刷屏式”传播,总播放量超过1.5亿。

增强亲和力,塑造主题报道新表达。

今年全国两会正值早春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也为做好全国两会报道,特别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提供了良机。今年全国两会,人民日报新媒体通过巧妙策划、精心制作,运用生动自然的语态、贴近受众的人格化表达,推出一批亲和力强、沉浸感高的融媒体产品,力争与用户在传播上“同频”、在交流中“共鸣”。微视频《献给春天的演讲:向前》,邀请90岁的资深演员、“济公”“爷叔”的扮演者游本昌作为讲述人,以“亲爱的娃娃们”作为开场,在娓娓道来的温情氛围中,讲述他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奋斗故事,传递砥砺前行、不断攀登的正能量。该视频推出后12小时内,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达到6个“10万+”,总播放量已超过6亿,其中“人生如登山,但人生的目的可不是到达山顶”“别着急,沉住气,只要咱们勇敢向前,前面的路一定是繁花盛开”等生动表达引发用户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强烈共鸣。中华文明国际形象网宣片《CHN》,以中华文明第一人称视角,精选从古至今的多种中华文化符号,自述“我是中华文明,流淌奔腾于中华大地”,生动展现了博大精深、海纳百川的中华文明形象,该视频陆续推出15种语言版本,总播放量超过2亿。

中华文明国际形象网宣片《CHN》宣传海报。

提质增效,赋能新闻生产达到新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行业的影响日益加深,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基本方向和重要路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内容生产工具,并且进一步探索出“新闻+人工智能”的内容创作新业态、新形态。在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媒体内容建设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图像、影像、声音等各种全媒体报道素材的智能生成,新闻采集、分发、接收、反馈等新闻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升级,成为当前新闻单位“各显身手”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成为影响全国两会等重大主题报道融合创新“质”与“效”的“关键一招”。

智能生成,有力提升产品制作效能。

每年全国两会报道都会涉及对未来工作的规划、未来愿景的畅想等内容。在传统制作方式与流程中,通过CG(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等视觉特效技术呈现这类内容,往往成本高、周期长,后续调整修改也费时费力。随着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广泛应用于新闻生产,视觉特效、旁白配音、背景画面等报道素材都可以通过定制化描述智能生成,随时调整修改,使得产品制作的质量与效率实现较大提升。今年全国两会,人民日报新媒体积极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融媒体产品制作中,推出一系列AIGC创意产品。创意微视频《AI共创大片|江山如此多娇》引入国内自研大模型,综合采用文生视频、图生视频、AI(人工智能)特效等多种技术路径,智能生成上百个视频素材版本,经过主创人员的严格把关、精挑细选后将部分片段应用于成片,实现了对实景素材的有益补充。智能生成的国潮风动画素材,充分呼应“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核心立意,有力丰富了画面表达、增强了视觉体验,该视频一经推出便引发业内外强烈关注,总播放量超过4.6亿。微视频《AI绘画版灯火里的中国》同样通过“内部创意+外部资源”的合作模式,在国内自研大模型中输入《灯火里的中国》歌词,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等两会高频关键词,智能生成一系列AIGC绘画素材,画面中的人物、景象线条柔和,运镜自然流畅,色彩明亮温暖,场面贴近现实,与歌词契合度高,实现了良好的制作预期,该视频的总播放量超过3600万。

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创意微视频《AI 共创大片|江山如此多娇》宣传海报。

智能升级,充分助力主流媒体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在助推媒体内容生产向高质、高效、高产方向发展的同时,还引发了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重构,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的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各环节的升级全面而持续、深刻且深远。今年全国两会,人民日报新媒体上会记者佩戴的全息采录眼镜,不仅是一架集人脸识别、现场拍摄、语音互动等基础功能于一体的采集设备,还通过联动“人民日报创作大脑AI+”,实现了采访过程的“人机协同”、实时直播的“一键发起”、多模态产品的“同步生成”、团队协作的“前后联动”等,一站式完成采访、拍摄、直播、剪辑、发布等全流程工作。

作为拥有20多项智能化内容生产功能的“人民日报创作大脑AI+”,通过不断迭代优化,目前已拥有选题策划全网数据支持、采访稿件实时自动整理、视频素材智能加工制作、审核校验智能分析判别、产品分发个性化推荐等一站式工具集,实现了优质内容与先进技术的融通赋能,更加精准地服务于“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的发展要求,助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未来,“人民日报创作大脑AI+”还将在提高内容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解放编辑记者的简单性、重复性劳动,增加用户浏览的定制化、差异化体验,增加广告投放的精准化、个性化效果等方面,为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开启新的尝试、带来新的机遇。

人民日报新媒体2024年全国两会报道,在报道基调上稳中有进、在产品面貌上亮点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报道口碑数据“双提升”,会议报道佳作频出,众多融媒体产品接力刷屏、“爆款”不断……未来的重大主题报道,更需要牢牢立足守正创新的原点,用心用情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报道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更需要持续深耕用户群体特别是聚焦青年群体,推出更多有意思更有意义、能同频更能共鸣,实现主流价值清新表达的融媒体产品;更需要积极提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闻生产手段与新闻生产机制的加速度,进一步实现新型主流媒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出更多激扬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刷屏佳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人民日报新媒体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用兼具新创意与新技术、高流量与高质量的融媒体产品,为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新闻战线:https://mp.weixin.qq.com/s/D5KcMe7NrW9yyVn7yEbE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