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又进一步明确“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并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文化的重要论述,为建设新时代金融文化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当好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培育者、传播者提供着根本遵循。

以政治担当引领宣传航向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文化》杂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2013年创刊以来,杂志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文化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放在最重要位置、最核心版面,为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紧跟党中央步伐做宣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金融文化》开设“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五个必由之路’系列解读”“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等专栏,刊发《习近平经济思想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树起面向未来的文明旗帜》《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等文章,及时准确深入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总书记赴南通、殷墟、延安考察前后,及时推出《张謇与博览会》《挖掘殷墟背后的文化价值》《宝塔山下绘金融新卷》等深度报道,在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探寻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展现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的生机与活力。

抓住时代脉搏做宣传。

《金融文化》始终坚持以通俗的语言全面展现新时代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和标志性成果,全力以赴做好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守望者。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策划“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民族复兴 乡村振兴”系列,刊发《更上层楼谱新篇》《崛起的中国乡村》《小康社会的时代价值》;聚焦建党百年,刊发《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伟大复兴青云志——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回眸与展望》;着眼文化强国建设,刊发《中华文明照亮复兴之路》《文化强国之金融作为》;围绕高质量发展,刊发《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未来可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等等。这些内容,既有纪实通讯,又有观点评论,既有历史回眸的经验总结,又有站在新起点再出发的深度思考,全景式展现了新时代恢弘气象。

聚焦重要时刻做宣传。

高质量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创新传播理念和呈现方式。《金融文化》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专题特刊,在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推出《“追梦40年”改革开放特刊》;在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推出《“沸腾的中国”建国七十周年特刊》;在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际推出《“大国攻坚”扶贫特刊》;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力图用丰富的形式、多样的表达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彰显时代浪潮中金融机构的担当作为。

以专业视角讲好中国金融故事

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文化》既有金融属性,也有文化属性,只有把金融文化的价值魅力挖掘出来,把金融背后的文化故事、经营哲理、思想精神、价值理念和运行规律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文化的导向功能,引导广大读者达成共识、凝聚力量。杂志从金融视角出发,在深刻把握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新闻、文化与文学、文化与精神关系的基础上,着力讲好中国金融故事,持续深化大众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诠释金融改革发展内在逻辑。

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文化人。《金融文化》结合金融热点,刊发《民法典对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精准对接“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注册制有利于银行转型》等文章,深度剖析经济金融现象;聚焦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特征,邀请陈锡文、黄奇帆、戴相龙、王国刚、杨再平、巴曙松、张明等业内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刊发《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践行 “金融为民” 理念》《创新机制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等文章;推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系列访谈,专访部分金融机构负责人并刊发《打造和谐有爱的精神家园》《将服务内化为核心价值》等文章,探寻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方略。

展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图景。

聚焦新时代金融事业发展新局面,《金融文化》全方位立体化展现金融的破题之策、解题之法、答题之道。比如,围绕做精做细“五篇大文章”,刊发《夯实金融科技的创新“土壤”》《坚守金融为民 走好新时代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搭建养老金融新链条》;立足金融实践探索,推出《企业级业务架构的工行模式》《交行的数字化探索》《招商银行 “企业数智金融” 探索》,等等。系列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具有较强思想性、指导性和方向性,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开拓了思路、创新了方法。

探寻金融历史文化根脉。

杂志从不同角度回溯金融的起源、货币的演变及金融制度的变迁,盘点金融文化遗产,探究金融本源之路。比如,开设“解锁金融博物馆的文化宝藏”“世界金融文化遗产”等专题,刊发《百年风雨古墙金——世界金融文化遗产上海外滩29号掠影》等,介绍经典历史知识;推出《货币的本质和运行逻辑》《飞钱产生的历史渊源》等,全景式展现金融发展历程。

以价值情怀彰显人文底色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浸润。《金融文化》持续挖掘中国金融特有的精神品格和价值情怀,着力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旨在给读者广博的文化浸染,以发挥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的积极作用,一批优秀作品被人民网、求是网、半月谈网等主流媒体转载。杂志社荣获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21-2022年金融系统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提炼、升华传统文化精髓,弘扬中华审美风范,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金融文化》持续推出文化名人的系列署名文章,包括铁凝的《坚定文化自信 攀登文艺高峰》、王蒙的《谈中华文化》,以及莫言的专访文章《莫言说》、康震的专访文章《传统文化有乾坤》,进一步增强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开设“文化强国面面观”专栏,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乡村振兴孕育多彩文化》《冬奥会:中华文化的世界表达》等,深层次提炼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刊发《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等访谈文章,从实践层面就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中华文明与专家对话。

传播金融人文精神

故事带给人们的是形象化、情节化记忆,更容易让人记得住、记得牢。《金融文化》刊发红色金融系列文章《湖湘大地燃火种——走近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岭南大地的货币统一》等,讲述红色金融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甘于牺牲、勇于奉献的故事;聚焦历史上的知名银行家、民族实业家群体,讲述宋聚奎、张嘉璈、张幼仪、徐伯郊等人实干兴国、金融报国的故事;刊发韩雷、饶才富、王希等老一辈金融工作者的事迹,报道勇斗歹徒并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二兰”(湖北省枝江农行营业所员工杨大兰、潘星兰)及全国农行系统距离中哈边境线最近的营业网点——新疆阿勒泰兵团支行185团分理处金融戍边的故事;推出《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综述》《金融助力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五周年纪实》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鲜活故事,寓大道与人文精神于故事中。此外,刊发《在里望营业所的日子》《瑶河收贷》等文学作品,以文学之笔鲜活生动地呈现一代又一代金融人的所感、所思、所悟。

讲述金融财富故事

提升大众对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金融规范等知识的理解,增强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也是金融文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文化》利用“财智”栏目,刊发《基金定投的操作逻辑》《信托项目的选择之道》《用保险守护家庭财产》等文章,有效帮助大众掌握投资理财的必备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参与正规金融活动的辨识度和综合素养。

以精品力作打造传播高地

聚焦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时代课题,《金融文化》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持续在思想深度、内容广度、办刊章法上下功夫,全方位、全景式记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展现新时代金融精神气象,以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有厚度的精品力作为金融强国建设汇聚精神力量。

在思想深度上厚植文化底蕴。

《金融文化》积极弘扬、传播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使其发挥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辐射功能、约束功能,增强金融从业者思想和行为自觉,激发金融业发展内生动力,提升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比如,在卷首语推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一文,并相继刊发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的署名文章《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及《诚实守信夯实立业基石》《依法合规护航稳健发展》等系列专题文章,持续在阐释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核心要义方面下功夫。

在内容广度上坚持读者视角。

《金融文化》始终坚持以服务读者为中心,以躬耕时代为己任,不断拓展内容广度,用心给读者提供科学、新颖、实用、优良的知识。强化选题意识,既做好金融变革的深度报道,也做好投资理财的常识普及;延伸报道触角,既刊登经济学家的真知灼见,也关注基层读者的心声感悟;创新工作方法,既坚持理论创新,也坚持调查研究。还通过课题的形式对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路径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为在新形势下当好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培育者传播者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办刊章法上突出风格调性。

《金融文化》大量刊载阐释党的政策、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的文章,践行“政治办刊”;围绕金融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做好内容策划,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作者队伍,确保系列报道的含金量,推进“专业办刊”;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在意识形态、舆论导向、专业术语、表达方式等方面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规范办刊”;始终瞄准杂志风格定位,在高端、淡雅、通透、人文上做文章,持续提升审美意识和编采水平,强化“特色办刊”。

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新征程。《金融文化》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金融故事,积极培育传播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新闻战线:https://mp.weixin.qq.com/s/n2TWq8WtmVKzYTUTWdFY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