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要求下,一段时期以来,全国众多媒体同行将教育领域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之一,而在此过程中,媒体亟需先进技术手段和运营理念的加持,金华小记者云平台应运而生,助力我们的小记者队伍规模从2020年的1.8万人,到目前的4万+人,收费用户实现了翻番。同时,小记者云平台的参与用户数增至50万,成为我们进行后续运营的坚实基础。在创收方面,去年金华晚报发行8万多份,其中小记者占比是50%,和小记者关联发行55%左右。年营收额超2500万元,正在朝突破3000万元目标努力迈进。

小记者平台 诞生记

金华晚报小记者团创办于1997年,最初是为了服务报纸发行,历经27年发展,已成为本地最大的中小学生社团,2024年小记者队伍规模近4万人,在浙江省各媒体中位居前列。集团经过3年多的努力,一方面通过改革运行机制、重构业务逻辑,打造平台;一方面整合媒体内部人才和资源,打破部门壁垒、产业壁垒,将技术、资源、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实质性的通过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小记者业务的三步走: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化。平台一直由业务推导自主研发,紧紧围绕需求升级迭代,已从单一解决内部业务问题升级为协助产业发展的互联网平台,于2021年获中国地方党媒融合发展年度创新项目。近期,不断有兄弟媒体前来金华考察交流小记者平台和产业发展相关情况,积极探索“媒体+教育”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码直达 贯通业务

平台紧紧围绕媒体的2条主线:订采编发、活动运营,通过1个二维码贯通4个端口“家长端、辅导员端、学校端、商户端”的业务,实时数据同步到各个业务端口。其中家长端可完成订报、投稿、学习、活动等;辅导员&学校端可完成在线审核稿件、班级管理、小记者管理、数据统计等;第三方可通过商户端在线提报活动、福利、权益等。运营后台可统计各端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可视化指导运营。

分众传播 有效触达

平台实现了媒体孜孜以求的有效触达。平台最小传播颗粒度,可以只推送给某个学校的某个班级,精准触达媒体的服务群体,显著提高了平台的活跃度,增加了活动、服务的有效性,避免高频骚扰用户,比如:我们的一个活动只适合一年级的孩子,同时要限制城区的孩子参加,媒体可精准推送给这部分孩子,其他用户完全无感。有趣、好玩、有效、精准使得媒体的平台提升了传播价值。

伴随成长 产业拓展

从用户注册缴费开始,直到用户退出小记者成为一名普通游客,在不同阶段我们都为用户准备了相关教育服务和信息,比如:小升初、中考、高考咨询服务等。当然有数据沉淀,媒体才可以在时间轴和业务面上进行扩充业务,目前延伸出了国防教育、研学旅行、活动定制、赛事组织、会展策划、教育咨询等产业,产业链条从幼儿园阶段一直延伸到大学阶段,以小记者为核心的教育产业年营收超2000万元。

深耕本地 多方获益

运用媒体的抓地力,整合各类资源,构建产业、教育、媒体的共融生态圈。通过平台本地的商圈可以为小记者提供权益、福利等,如:金华小记者提供给用户2000多元的权益包,含门票、购书折扣等,成为小记者在家庭经济账是划算的,促进了小记者的订阅。聚合的活动资源一方面给青少年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一方面加强媒体和部门的宣传关联,有效服务相关部门,也让部门、企事业参与青少年成长。

共享平台 共创未来

平台是业务快递到用户的高速公路。有了共享信息公路,就有了更多的拓展可能。在各家媒体依托平台各自开拓多元业务的同时,项目团队也将争取更多外部赋能,包括专家资源、课程资源、活动资源、权益福利等,通过聚力获取更广阔的合作机会。如:聚合的研学、文旅资源也可以实现异地分享,为当地的研学基地或文旅产业提供跨域引流。平台促进行业经验分享,交流活动创意、共享教育资源、发起异地活动等,丰富小记者产业生态,促进自身小记者业务、教育产业的更好发展。

应媒体融合而生,为媒体发展赋能。小记者平台秉着可持续、一体化、低成本、轻部署、携手共谋发展,将为各媒体的小记者业务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