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夯实“稳”的基础 增强“进”的动能
编者按:做坚定的改革先锋
城市党报的经营如何跨界破圈突围?如何在重压之下实现反弹翻身?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在党委书记、总裁(社长)陈锡初的带领下,以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助推和服务城市改革的同时,确保自己始终走在改革的最前列,率先深化和完善报业改革的经验,较好地阐释了他们为什么能确保改革发展两不误,采编经营双提升,四年奋进不停步的创新实践。他们在大考面前交出的这份令上级放心、市场认可和员工满意的答卷告诉我们,瞬息变化的市场和压力增大的新环境中,改革不仅是必然的要求,不二的选择,更是最起码的求生之道。
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的传统媒体,与生俱来的各种“基础病”,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知识结构各种问题的困扰,一直制约着自身的健康发展。不少同行的经历和遭遇清楚地告诉我们,不改革就只能是坐吃山空,死路一条。用陈锡初的话来说更为形象生动:风口不是等来的,只有不停歇地去追逐才有可能抓住。同样,机遇时时处处都在,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揽入怀中。读一读这篇报道,想一想我们的付出和努力,就能明白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为什么能又一次走在了全国报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最前面。因为,他们这支队伍,人人都愿意成为改革的先锋!
端午前夕,记者专程来到无锡日报报业集团,采访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社长)陈锡初。采访开始前,他先向我们介绍了集团的整体经营情况:2023年,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实现总营收超5亿元,创近10年来新高,媒体广告收入为1.23亿元,同比增长了11%,近四年平均增幅达13%。其中,在加快垂直类媒体深度融合、推动媒体运营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成效尤其显著。
在经济下行,压力山大的市场环境里,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为什么能逆袭上行?说到具体的做法,陈锡初强调:是“新闻+”起了关键作用。2022年2月,集团全面整合教育、健康、房产、财经垂直融媒事业部,成立了“融媒体运营中心”,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为引领,打造核心产品,围绕便民服务、健康生活、城市消费,不断强化市场竞争和自我造血的能力。
在“新闻+政务”方面,依托政治素养高、专业度强的采编团队和灵活机动的制度优势,他们主动链接政务资源,运用新媒体运营、流程管理等专业能力赋能政务数字化,承接近10家政务类新媒体代运维业务,年贡献营收达300万元。他们与市行政审批局共同搭建“无难事 悉心办”锡企服务平台,为全市112万市场主体搭建服务“高速通道”,截至2023年年底,已策划执行41场“锡企直播间”,对惠企政策进行深度生动解读,观看人数近300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该项目作为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6.0方案的重要内容和创新举措,被列入市长挂钩联系攻坚突破事项,进行重点推进。
在“新闻+服务”方面,他们还着力积极探索汽车、旅游等新行业,以大型活动为抓手,采用“主流媒体+专业平台”的运营机制,建设带有报业标签的社群,全力打造有创新点、有话题的全媒体产品,构建包含车展、宠物展、教育展、青少年足球赛、康养论坛、财经论坛在内的“三展一赛双论坛”品牌活动新格局。报社连续四年举办“无锡车展”,并逐步形成由五一车展、夏季车展、十一车展和新能源汽车进万家惠民活动组成的无锡本土汽车行业展会矩阵。2023年无锡十一车展为期4天,参展人次超6万,成交金额突破3亿元,作为无锡“太湖购物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为带动汽车消费市场回暖、推动城市消费升级起到了积极有力的引领作用。
在“新闻+商务”方面,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上下一心,利用媒介自身资源为商业客户量身定制如“全民健身日直播间”、“名医大讲堂进社区”、“金融管家”、“经融会客厅”、“小记者万人徒步活动”等线上融媒体宣传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全案服务产品,为合作客户精准触达目标受众搭建桥梁。他们大胆创新探索“全媒策划+全案营销+全位执行+全域触达”新路径,打造千百万量级大型活动,凸显报业集团进军大型政府活动和商业活动蓝海的硬实力。今年年初,集团以精彩的全案策划和高水平的执行能力在同城媒体竞争中拔得头筹,成功获得第二届“艺术点亮城市”运河文化艺术季暨运河艺术公园整体开园仪式整个项目的承办权,营收近400万元。此次活动在2024年元旦3天假期举行,期间开展了运河音乐节、无人机跨年表演、米仓光影秀、元宇宙长廊等一系列跨年活动,为大力发展无锡假日经济,推动全市文旅融合出新出彩,贡献了超常的报业智慧力量。
在介绍完集团围绕“新闻+”开展的具体实践后,陈锡初向我们展示了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字:改革后的融媒体运营中心在2023年实现营收5005万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1%,较融合改革前增长29%。
面对集团近几年来所取得的出色成绩,陈锡初表示,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我们集团的内生创造活力。他说:我们有一支特别有血性、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我们这个团队最好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尽心尽责,敢打敢拼,也善于谋求创新与突破。
在陈锡初看来,媒体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能够吸引各类人才,让他们尽情释放自己的才干和能量。
如何做到既能持续释放团队整体作战能量,同时也能全面激发优秀人才和整个团队的创新活力呢?
陈锡初从组织体系改革和人才队伍培养两方面给记者做了详解。
在组织架构改革方面,陈锡初给出了三个关键词:“打破”“打通”“创新”。
一是打破身份限制
在保持事业部原有职能和框架的基础上,鼓励员工结合业务需要和自身所长跨部门、跨职能、跨层级组建柔性团队,围绕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合力攻关。通过构建动态的、适应性强的组织结构,促进知识共享和技能互补,激发创新和快速响应能力,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环境和市场需求。
二是打通行业资源
突破“合而未融”“各自为战”的思想桎梏,构建合而为一、资源共享的新格局。将中心负责内容生产和策划运营的人员抽调出来,组建“融合报道组”和“策划运营组”两个虚拟部门,分别负责统筹四大垂直行业全媒体平台的融合新闻内容生产和中心大型经营活动的策划、落地和运营。
三是创新运营模式
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和移动优先的策略对内容进行深度运营,形成在四个垂直行业中颇具影响力的“微信号+视频号+报纸专版+深度报道+线下活动”的全媒体产品矩阵。通过有效整合事业部的策、采、编、发和运营力量,实现媒体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集约利用,把内容生产、经营创收的职责融为一体,最终起到“1+1+1+1>4”的化学反应。
在人才培养方面,陈锡初也给出了三个关键词:“强化”“建立”“搭建”。
首先是强化专业培训
采取内外结合、线上线下、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开展覆盖采编、经营、管理等各条线的全员培训,2023年全年共计开展各类培训超200场。
其次是建立评价体系
对中心员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突出岗位价值,打破企事业身份、职级限制,以岗定薪,所有岗位有考核,人人头上有目标。引入市场化绩效考核体系,坚持“用实绩说话”的原则,将业绩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紧密挂钩,确保薪酬向贡献大、业绩佳,富有开拓力的一线员工倾斜。
再就是搭建实践平台
鼓励员工自主牵头、自领任务,跨部门组建柔性团队,通过参与项目设计、方案策划、文案创作、节目主持、视频拍摄、后期剪辑、活动执行等全流程全环节,让人才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教训,得到锻炼成长,同时不断激发创意,提升融媒体生产、创作和运营的能力。
打破传统部门壁垒,通过既分又合、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最大程度释放统筹指挥、整体作战的能量;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活力动力。这些举措不仅是经营突破的保证,更是媒体保持持续战斗力的保障。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经验说明了什么?给我们的启迪有哪些?
不断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和利润增长点是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面临的大问题。媒体经营要怎么做好,作为成绩出色的代表之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的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他们的做法是持续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主动转变经营思路,努力实现内容、人员、管理和运营的深度融合。
纸媒要生存、发展,必须找准前行的方向。陈锡初说: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这为媒体融合语境下的媒体经营指明了方向。我们正是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一方面建立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发展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激发加快报业改革创新步伐的内动力;同时匹配报业经营结构和人才队伍,这是媒体经营焕发新的创造力必要条件。方向明确了,路径的选择就变得格外重要了。对于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之路,陈锡初表示:新时代新环境下,媒体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主要还是取决于新质新生产力的强弱。只有立足市场需求,发挥媒体优势,围绕“新闻+”功能拓展、经营模式全面转型等,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强化服务能力,必定会带给媒体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