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山东省的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城内众泉汇流,城外山峦环绕;济南是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也是闻名天下的泉水之城,还是一座有着8000年人类活动史、40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济南因泉而生、因泉而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山泉湖河,共同孕育了济南这座有着鲜明个性的城市和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城市文化。龙山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是济南城市文化的五大核心文化。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在趵突泉畔成长、发展壮大,在媒体融合转型发展过程中,以教育行业为突破口,在以全媒体服务教育系统新闻宣传的同时,利用媒体资源优势,涉足教育领域的产业开发与拓展。深度挖掘济南五大城市文化,打造特色研学,就是其中重要的板块。

龙山文化研学:探秘城子崖,追寻文明之源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济南灿烂的文化。代表史前文明的龙山文化,首次于1928年春天,在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城子崖发现,并因此得名。龙山文化是中国原始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其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等成为了中华文化起源的重要证据。龙山文化的发现,彻底否定了所谓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作为龙山文化发现地和命名地的城子崖遗址,成为“中国文化本土说”的伟大自证地,被学界称为“考古圣地”。

龙山文化研学产品以龙山文化博物馆、城子崖遗址为研学基地,通过讲解员的讲述,让学生们了解城子崖遗址发掘经过,了解出土文物特性,了解龙山文化发现的重大意义,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研学过程中,还安排“史前工场”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在动手体验石器磨制、钻木取火、城墙夯筑、陶艺制作、植物印染等手工,体验史前文化,感受古人智慧。

泉水文化研学:吟诗第一泉,体验“泉城”魅力

济南有“泉城”的美誉,是一座与泉相伴而生的城市。在泉水的滋养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泉水文化。

汩汩喷涌的泉水记载着济南悠久绵长的发展历史。济南泉水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泺”字。这个“泺”就是如今的趵突泉。《春秋·桓公十八年》载:“公会齐侯于泺”,记述的正是春秋时期,鲁桓公与齐襄公在趵突泉畔相会的事。这是历史文献中记述的,济南地区最早的历史事件。

《诗经·大东》中有“有冽氿泉,无浸获薪”的诗句,描写的就是周代谭国(今为济南章丘区)泉水丰沛的境况。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趵突泉:泺水出历县古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唐宋八大家曾巩首次将泺水之源称为“趵突”。

清代,康熙、乾隆南巡时,多次经过济南,康熙曾御笔题写“激湍”,形容趵突泉水喷涌向上的生动形态,乾隆更是为趵突泉题封“天下第一泉”。

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将济南描写成“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江北水乡。

泉水文化研学产品,以济南老城区“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载体,通过实地参观、专业讲解、泉畔对诗、实景解谜等趣味课程了解济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探寻泉水成因,进而了解济南独特的泉水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家国情怀。

研学过程中,将泉水探寻与历史人物、诗词、碑刻等文化符号,设计制作成了实景解谜游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散性思维、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名士文化研学:畅游大明湖,领略“诗城”风采

诗圣杜甫在《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中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千古名句。名士文化也成为济南的一张文化名片,展现着济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济南名士多,首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管鲍之交”美誉的管仲和鲍叔牙。济南市历城区鲍山下的鲍城,就是春秋时期鲍叔牙的封邑;济南市平阴县的谷邑,历史上就是管仲的封邑。同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阴阳五行说”创始人邹衍、发明“望闻问切”中医疗法的神医扁鹊,汉唐时期的经学大师伏生、“弃濡请缨”的终军,一代名相房玄龄等也都是济南人。

李清照、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一婉约,一豪放,是中国词坛上并峙的两座高峰;金元时期,济南还走出了散文家、诗人狄仁杰,散曲大家张养浩,其《山坡羊·潼关怀古》传诵千古。

除了济南籍的诗人,来过济南并咏颂济南的诗人名士更是不计其数。李白、杜甫都曾到过济南并留下题咏济南的不朽诗作,“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都曾在济南留下咏颂济南的诗句。

济南已故著名学者、文史专家徐北文先生曾作诗称颂济南的名士文化:“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古是诗城。”甘洌的泉水,滋润着泉城的文脉与诗情。自古至今,数以万计的题咏济南山川湖河城之美的诗作,就如同济南的泉水一样连绵不绝,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诗意和文化底蕴。

名士文化研学产品将分布在济南老城区的名人纪念地串起,组成研学路线。趵突泉景区内的漱玉堂(李清照)、五龙潭(秦琼),大名湖景区内的稼轩祠(辛弃疾)、历下亭(杜甫)、铁公祠(铁铉)、曾堤(曾巩)、秋柳园(王士禛)。通过现场观摩,诵读名人诗篇,了解名人与济南的故事,激发学生文学兴趣,提升文学素养。同时,通过认识名士文化,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培育家国情怀。

黄河文化研学:漫步黄河边,感受大河奔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蜿蜒流经9个省(自治区),最后在山东流入渤海。济南北跨黄河,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城市。

在济南地区,除黄河外,还曾经有一条与黄河齐名的另一大河——济水。济南正是因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济水是古“江河淮济”四渎之一,发源于王屋山,流经河南、山东两省。济水流域是中原地区先民文明的摇篮。历史上,济水与黄河的河道都是动态的,济水由最初的黄河并流,逐渐变为在黄河南北摆动,并最终被黄河取代。济水与黄河共同孕育了“河济文明”,济南就位于“河济文明”的中心地带。

黄河文化研学产品以泺口百里黄河风景区和黄河文化展览馆为基地,带领学生漫步黄河大堤,参观黄河文化博物馆。引导学生了解黄河文化,了解与黄河有关的津浦铁路大桥历史、抗战历史、抗洪抢险、黄河航运史实,见证城市变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红色文化研学:再听军号声,感怀先烈遗志

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英雄城市。在中国伟大的革命进程中,济南扮演着重要角色。

1921年春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共产主义小组在济南出现,济南也成为国内最早创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六个城市之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13名代表中,来自济南的有王尽美、邓恩铭两人。

抗战时期,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成为山东地区重要的敌后武装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战争时期,莱芜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济南战役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攻占大城市的先例,战役的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序幕,为大城市作战积累了经验。

红色文化研学产品以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解放阁、四五烈士纪念碑等为研学基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济南领导工农运动、进行革命斗争以及取得莱芜战役、济南战役胜利等伟大的革命历程,让学生重听革命时期的嘹亮军号,感受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潜移默化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今年以来,一向内敛低调的济南也成了“网红”城市。“泉”在济南过大年、“泉”在济南过五一等活动,激活了济南丰富的文旅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网友前来打卡。济南报业集团教育板块积极挖掘城市文化,推出了系列研学线路,助力打造黄河中下游特色研学基地。济南报业也诚邀全国各地学生来济南开展研学,一起品味独特的济南城市文化,共同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