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小记者 大舞台
从起初为发行服务,到如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几年来三峡晚报依托小记者优势,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整合科教战线资源,2022年实现营收420万元。今年1至5月,再次实现营收200万元以上,目前正在冲刺年度600万元。
果断转型,从报纸服务到经营创收转变
三峡晚报小记者团队曾经的主要职能就是利用小记者优势扩大发行,每年通过小记者订阅报纸在2000份左右,除了刺激发行基本没有盈利能力。参加小记者门槛低,仅订阅一份报纸就能参加,功能单一且不具备营收能力,导致团队员工收入不高,甚至依靠报社补贴,团队建设一直不愠不火的持续。
随着传统报业市场的转型和版面减少,三峡晚报也面临转型的艰苦抉择。几年前,为精简人员节约成本,裁员、转岗100余人,鉴于小记者团队无盈利能力,党委要求重新组建小记者团队,当年实现盈亏平衡。在从印刷厂、校对、组版等转岗人员中,重新组建科教中心调整领导团队。小记者团队的中心任务从订阅发行,转为在市场中找饭碗。
为了在市场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小记者团队迅速转变思路,从“担架队思想”转为“主力军意识”,小记者会费从多年来两百多元的全年全刊订阅费,调整到五百元的小记者会费。全体人员俯下身子,真真切切为小记者服务,成为家长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助手。
观念转变,态度转变,服务转变,当年小记者团队除掉所有人员工资,社保等支出后实现盈亏平衡。
人无我有,用核心竞争力撬动市场杠杆
小记者团队是一个门槛较低的行业,门槛的“低”、同行的“卷”是媒体行业的共识。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突围?如何不仅养活团队人员还要实现较大幅度盈利?这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
首先,每周会安排1-2个版的“小记者”专版展示小记者活动。如2020年11月30日,当期教育周刊的6版、7版均为小记者活动,6版为《晚报小记者走进西陵交警大队》,7版为《晚报小记者探寻报纸生成的秘密》,分别为小记者走进驻地军营和三峡晚报印刷厂的体验。既丰富了版面内容,又增加了与读者的互动。
其次,开设小记者感言栏目,增强与小记者的互动。每次小记者活动结束后,会要求孩子们每人写100字左右的感言,择优进行刊登。同时针对小记者印制特色稿费单,和学校联系后,在每周升国旗时公布发表文章的同学,作者上台领取证书和样报,通过这样充满仪式感的方式,给小记者很强的荣誉感,同时也是对小记者更大力度开展活动、促进写作的一种激励。
再次,针对“暖新闻”开设专版,组织小记者参与活动,并在报纸上予以呈现。前段时间,三峡晚报“微心愿”版刊登的《花季少女与“软癌”抗争七年,最大心愿是回归校园》,讲述一个13岁小女孩与病魔抗争的故事。此后的一周,三峡晚报立即组织小记者参与爱心互动,安排小记者走进病房,为小姐姐加油,并送去关爱。
每年三峡晚报都在夏天联合文明委、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等单位联合主办“圆梦大学生”活动,关注那些考取大学却无力圆梦的寒门学子;每年冬天则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举办“助孩子温暖过冬”系列报道。在这些活动的采访中,都会在周末邀请小记者家庭一同翻山越岭前往山区采访,让小记者们感悟大哥哥大姐姐和同龄人求学的不易,体会自己的幸福。此举,在家长和学校老师中广受好评,更是极大程度增加了小记者的黏度和参与性。
心无旁骛,依托战线资源实现榨干取尽
三峡晚报每周都会开展4场左右的活动,全年开展活动在200场左右。以三峡晚报军事夏令营活动来说,开办已有6年。目前已发展出百里荒、荆门金色谷、富裕山等三个营地。
针对疫情缓解和放开,今年5月,除了上述营地外,又开设了“跟着课本游绍兴”和“我到北京,邂逅清北”两个主题营。短短一个星期,报名人数就突破200人。夏令营包含军事技能训练、野外拉练、感恩教育、露营、篝火晚会、野外CS对抗、观看马术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聘请多名退役团职干部作为总顾问、总教官,同时配备报社记者或工作人员为生活教师,对进入夏令营的孩子们进行24小时生活服务。小记者是参加夏令营的主力军,该活动开展6年来,影响力逐年扩大,如2022年,除了宜昌本土学员外,武汉、黄石、荆门、荆州等地的孩子也纷纷报名参加。
外地孩子不但可以在营区接受各种军事训练,还能依托宜昌独特的旅游资源,游览三峡大坝等风景区。多形式的活动,更是拓展了夏令营乃至小记者的品牌,提高了影响力。夏令营每年招募的学员,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021年为例,总共招收营员1000余人,来自外地的孩子就有200余人。当年夏令营实现营收210万元。
塑造品牌,实现可持续性资源良性发展
针对小记者和家庭等特定群体,三峡晚报小记者团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开设了“三峡晚报天天向上”这个以家庭、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公众微信号,目前粉丝量已经达到90万,仅这个部门开办的公众微信号去年实现营收100万元。走在省内教育类微信公众号的第一方阵,这与多种小记者活动的开展密不可分。
当前进入全媒体时代,具备全媒技能,是每个媒体从业人员所必备的。2022年初,三峡晚报组织8名小记者团队人员进行了多场新媒体技能培训,内容涉及视频拍摄、制作和直播等各方面。
随后,在2022年新学期开设的小记者新春第一课上,除开传统宣传模式,工作人员还进行了全场直播。首场直播1个半小时,就有近两万人次观看。同时,工作人员制作的开学第一课短视频,也同步在视频号上播发。
此后的每场小记者活动,三峡晚报都按照直播、视频号、客户端和纸媒进行全方位展示。同时,将所有小记者部工作人员纳入全媒考核,从机制上落实到位。
教育类新媒体平台,需要小记者此类活动进行内容传播;小记者活动的宣传,更要借助全媒体平台。垂直新媒体与小记者工作,相互借力发力,形成强大的媒体融合矩阵。
目前,三峡晚报还在湖北日报APP开通了小记者频道,每次小记者活动都会第一时间在上面进行展示。这不但给各所学校提供了新闻宣传服务,更能让小记者借助该平台,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