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大视野布局 小切口叙事 新技术赋能
《劳动报》是上海市总工会主管、主办的全市综合性日报,是全市主要媒体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市总工会的机关报。1949年7月1日,遵照上海市市长陈毅的要求,《劳动报》创刊,成为新中国出版的第一张工人报纸。
长期以来,劳动报社坚持“替工人说话,为工人服务”的办报方针,以宣传党的政策、工会主张,报道工会动态,为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权益为办报宗旨,以全社会劳动者和社会各阶层人士为主要读者对象,着力讲好上海故事、上海工会故事和上海职工故事。近年来,报社大力持续推进融媒体改革,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报、刊、端、网、微、号、屏相互贯通、融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在全市新型主流媒体占据一席之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始终走在全国工会报刊系统前列。
报社品牌栏目《劳权周刊》坚持以“职工工会的维权参谋,企业单位的用工顾问”为办刊宗旨,多次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上海市媒体优秀品牌”,并曾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微信品牌栏目《醒来》,每天清晨4点50分准时发布,是本地最早的综合服务类微信,引发全国模仿,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自2020年起,平均每条阅读量10万+,在本市主流媒体中阅读量始终保持领头羊位置。
坚持大视野布局,突出主业主责奏响宣传强音
抓好重大主题报道。紧扣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春节年味报道、春运专题、全国两会、上海两会、上海解放75周年、315舆论监督、五一劳动节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推出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力和网络传播力的稿件。精心策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道,开设专题专栏,集中反映各级工会和各行各业学习践行全会精神的火热场景和生动实践,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突发事件及时跟进,台风贝碧嘉现场报道,记者第一时间发布现场视频,后方及时响应配合剪辑发稿,打出了高度契合的团队战,多个现场视频在视频号实现高流量。
切实履行工会媒体职责使命。从盘点市总十大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到反映新型学徒制培养万名产业工人;从浓墨重彩推出大国工匠报道,到关注两会工会声音、职工心声;从宣传市总工会十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到解读2024上海工会工作;从工会组建、劳模工匠助企行、幸福直通车等,再到策划推出全新栏目“会萃”、五一致敬劳动者、上海工会成立99周年系列报道,报社始终坚持立足报性,头条选取、导读图片选用均首选工会报道,偏重与报性相关的内容,让工会、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劳动报》头版的高频词。
做好舆情收集研判工作。今年重大报道密度大、要求高,报社始终在坚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确保报道平稳有序的同时,积极发挥媒体舆情“收集器”以及党和政府的“传声筒”作用,进一步健全舆情收集处置机制,深度调查形成内参上报,其中市民夜校收费问题、宝燕监管难题专报获得市委常委等领导批示。
坚持小切口叙事,多层次塑造讲好劳动故事
突出职工视角推出系列策划。策划开展灵活就业群体从业调查、新质生产力下的职业观察、“AI来了”等系列报道,聚焦平台货运司机、带货主播、微短剧编剧、网约车司机、探店博主等群体,推出一系列具有鲜活感的报道,生动反映新时代不同就业群体的精神面貌。职工读书现状系列报道聚焦职工读书开展调查,还原职工读书现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推出“老外看上海”系列报道,以“老外职工”的视角,讲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的上海故事。以坚持职工创作为特色,做强做优《文华》副刊,增设“悦读”板块,立足职工创作和职工文化传播,兼顾包罗万象、雅俗共赏,更好地服务于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
聚焦一线挖掘深度报道。根据全总和市总蹲点调研要求,安排五路记者蹲点快递行业头部平台企业,开通“头部平台企业蹲点调研记”系列沉浸式报道,纸媒刊发8篇稿件,报社全平台同步刊发相关稿件23篇,全网点击量超过20万,切实将“走转改”要求落实到位。《不放弃的人生》系列报道获得市委宣传部阅评专报表扬,入选中宣部并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仅“兵王创业记”一文被新华社客户端转载后,阅读量达到了82万人次。“致敬最美劳动者”夏日特写系列报道,持续刊发电焊工、垃圾压缩操作员、燃气检修员、绿化养护工、海事执法员、碎石搬运工、铁路卸污工等各类职业员工的工作特写,反映一线职工冒酷暑辛勤劳作的场景,讴歌劳动最光荣主题。
立足报性培育全新品牌栏目。2024年元旦起,劳动报微信每日午间推出全新栏目《午参》,聚焦劳权问答、热点快评,与早晚微信品牌栏目《醒来》《明阅》形成完整体系,覆盖上海职工群体全年龄层的全时段阅读。申工社于今年首个工作日推出全新原创类职场话题栏目“职场麻辣烫”,以话题讨论、问卷调查形式,与职工网友共同探讨当下职场热点话题。自1月3日开栏起,“职场麻辣烫”每周推送1—2篇,共发布62篇,总阅读量超310万。
拓展服务职工新渠道。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策划推出劳模线上服务品牌“你点单我上菜”,通过微信征集读者关心的各类问题,联合全国劳模、市劳模、上海工匠等,将服务职工的内容拓展到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开通“劳娘舅”线上报料互动平台,进一步拓展了服务职工群众的维权渠道;聚焦职工健康需求,申工社在每个工作日12:15推出“午间动一动”直播栏目,邀请专业健身教练在线带领职工运动,打造职工线上健身室。
坚持新技术赋能,围绕融合创新提升宣传报道影响力
不断开拓报道手法。紧跟前沿技术,持续探索以新技术赋能新闻产品,运用AI软件共创重大主题、二十四节气海报全系列以水墨国风为统一风格,建立了报社首个AI共创视觉识别系列产品;五一期间推出全国首部致敬劳动者的AIGC MV《我们在发光 城市不打烊》,从创意构思到最终呈现,充分运用大语言模型、文生歌曲、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AI技术。在《明阅》中,推出AI共创栏目《吟诗看画赏乐》,根据古诗生成配图,再由AI朗读诗歌,形式创新,内容有趣,推出后广受网友好评。
全力打造职工明星会客厅。整合报社内部资源全力推出直播栏目“职工明星会客厅”,为读者和行业大咖、劳模工匠精心打造交流平台,目前开播三期,每期都邀请各领域的行家里手、权威专家与大家互动,答疑解惑。与此同时,持续探索沉浸式直播,与海鸥丽晶、市总工会大楼、澎湃合作,设置三机位推出外滩24小时慢直播;与市总相关部门、直管单位对接,策划休博会、幸福直通车、上交会上海工匠风采展等多场打卡直播。新就业形态歌手大赛、职工文化季主持人大赛、上海职工科技节开幕式、劳模工匠进校园启动仪式、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动员会、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等,越来越多的工会重要会议由报社负责直播工作,直播场次、时长都实现了大幅提升。
线上平台迅速成长。截至10月18日,劳动报微信粉丝146.3万,与去年的91.6万相比,增长54.7万,涨幅达59.7%,微信10万+达295条,在全市主流媒体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澎湃。在市委网信办公布的全国媒体微信影响力排名榜中,劳动报微信跻身前30名。报社负责运维的申工社粉丝数超226.5万,10万+达266条,申工社微信继续保持上冲势头的同时,在直播和短视频方面有所突破。5月23日起报社新增运维人民号,进一步扩大了《劳动报》品牌影响力。目前,报社共运营微信、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人民号等11个新媒体平台,覆盖用户1085.2万(不含申工社),同比去年涨幅6.2%。
坚持加强自身建设,提质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
突出政治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政治家办报”,坚决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紧紧把牢正确舆论导向,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贯彻落实到宣传报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加强党对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扎实学习党规党纪的基础上,把党纪学习与党性教育相结合、与严明宣传纪律相贯通,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引导报社全员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严格执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
紧扣能力提升开展学习培训。持续推进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交流相结合,组织内部集中培训超30学时,参与培训超900人次,开展“共进之约 薪火相传”师徒结对带教活动,积极组织参与上海市2024年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学习强国”2024年新闻记者网络培训等,着力培养提笔能写、举机能拍、对镜能讲的全媒型、专家型复合人才,为新时代工会新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活动策划激活内生动力。结合“劳模精神进校园”,策划开展报社“小记者”职业体验活动,小记者与全国劳模、大国工匠面对面,把职业体验、劳模工匠精神传承工匠融入活动,培育“大工匠、小记者”活动品牌。持续承办“张江杯”长三角科创达人赛、长三角地区职工品质生活分享会等大型活动,在上海工会系统拓展报社活动品牌影响力,努力实现多元增收,破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