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流量密码”不止“短平快”
“让新闻离你更近”,这是新华网的目标。新华网的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社交平台账号也围绕着这一目标推进转型发展。在短视频赛道,新华网以权威发声为主基调,客观报道大事、要事;同时深入挖掘“小而美”的暖心故事,向网友输出“有料、有用、有爱、有趣”的内容。截至2024年5月底,新华网抖音号已有5670多万关注者,视频总获赞量超11.6亿。
为了应对社交平台不同阶段的内容生态,以及网友对内容质量的需求,新华网抖音号的短视频内容结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型。2020年以前,新华网抖音号主要以转发新华网的视频节目内容为主,没有针对短视频平台进行加工转化。2020年后,新华网抖音账号聚焦民生要闻、暖心故事、生活趣闻等话题,核实信源后对网络素材进行二创加工,产出了大量“短平快”的视频产品,诞生了很多点赞量百万以上的作品。这样的内容创作模式延续到2022年年末。近一年多来,新华网抖音号开始更多地策划原创内容,制作优质视频节目。本期“论道短视频”邀请新华网抖音号负责人彭雪聊一聊新华网抖音号的第三次转型,以及他们在制作正能量内容中收获的“流量密码”。
新华网官方抖音账号截图。
Q1:第三次转型时,新华网抖音号秉持怎样的内容创作理念?
彭雪:我们不再囿于过去所谓的“黄金几秒”时长限制,也不再认为“短平快”的内容一定是“流量密码”。只要内容足够优质,能真正给网友带来有价值的资讯信息、有可读性的知识增量,以及高质量的情感体验,视频的时长不是影响平台流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新华网抖音号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原创内容、优质内容的创作中,挖掘平台的内容资源和达人资源,希望能够联动平台碰撞新火花。
Q2:在跟进热点事件、对话热点人物方面,新华网抖音号形成了怎样的短视频原创模式?
彭雪:在跟进热点事件方面,新华网抖音号的编辑团队总结了三方面的做法,根据热点发酵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一是根据官方权威发声,及时做好短视频态的剪辑转化,抓住第一落点;二是根据新华社、新华网记者实地报道的新闻素材,以及记者采访热点当事人的相关内容,推出适合社交平台传播的短视频产品,让网友了解更多事件细节;三是根据热点事件做评论性报道,以记者出镜评论、融合音视频素材和文字制作的评论报道等形式,推出评论性短视频产品。
在对话热点人物方面,2023年,新华网抖音号编辑团队专门打造了“新华连麦”IP,充分利用抖音平台的连麦直播功能,邀请热点人物在直播间和记者进行对话,同时也跟网友积极交流,形成良好的线上互动氛围。比如,贵州“村BA”爆火,新华网抖音号第一时间联系到冠军队黔东南队,做了一场多人连麦直播,邀请教练、队长、MVP球员等聊聊球队的日常趣事。新华网也是第一家跟贵州“村BA”冠军队对话的媒体。这样的连麦形式,是对话热点人物的新尝试,一是线上连麦,时效性更强;二是直播对话,真实感更强,网友的互动感、参与感也更强;三是从操作难度上来讲,这样的直播连麦比线下采访更便捷。
“新华网独家连麦‘村BA’冠军队”短视频截图。
Q3:新华网抖音号越来越频繁地与自媒体达人、地方政务号等展开“共创”。如何运用好“共创”的方式增强传播声量?
彭雪:网络上的“宝藏创作者”特别多。“共创”的模式给媒体账号拓宽选题类型、丰富内容形态提供了新的尝试。媒体账号和更多创作者认识、合作,给网友带来新的惊喜感,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传播效果。
从2023年开始,新华网抖音号编辑团队推行了一项“达人共创计划”,即深度挖掘抖音、B站等社交平台上丰富的创作者资源,以主题化思路,系统性地打造了一批共创短视频。编辑团队根据不同节点的报道主题,挖掘合适的抖音达人或B站UP主,邀约成功后,双方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来细化策划方案和拍摄脚本,发挥各自的创作优势、传播优势、人力优势等来完成作品。这个计划已经成为新华网抖音号常态化运行的重点项目。
新华网抖音号选择的“共创”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短视频达人,比如在四月份的读书季发起“带上一本书去旅行”的内容共创项目,邀请知名读书博主共创内容。二是主流媒体账号,比如针对国际博物馆日发起“时间旅人”内容共创计划,联合“红星新闻”“美丽浙江”“洛阳网”等抖音号共创探馆视频,以变装形式体验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是高校账号,比如毕业季期间联合北大、清华、人大共16所全国高校,策划打造了16部原创及翻唱音乐短视频。
“带上一本书去旅行”内容共创项目、“时间旅人”国际博物馆日内容共创计划、毕业季高校合唱共创项目等相关短视频截图。
Q4:新华网抖音号在“抢独家”时能够发挥哪些平台优势?对此,团队如何策划选题、制定宣发策略?
彭雪:“抢独家”,最重要的是在及时发现热点后,能够迅速找到报道突破点,然后行动起来。在独家报道面前,新华网抖音号团队的编辑更多时候扮演策划、统筹以及编导的角色,需要具备调动各方资源的能力。而独家信息,主要来自于新华社总社的权威报道,以及新华社各地分社、新华网各地方频道的现场素材。
Q5:如何深挖新闻短视频“二创”的“流量池”?
彭雪:抖音平台对非原创内容有比较严格的审核标准。媒体账号必须找寻其他出路。目前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针对社交平台上日常热点话题或热点人物,在应用网络新闻素材的基础上,再做“高级加工”。网络上已有的素材仅仅是新闻作品中的一个构成元素;另外,对整个新闻作品的讲述逻辑和画面顺序进行重新编排,加入原创文案、原创评论,或融入事件当事人的采访画面、采访录音。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地降低视频画面与平台素材的重复比例,添加独有的新闻要素,让二创作品不被淹没在大量同质性的内容中。
第二种,围绕特定的报道主题,对视频脚本做精细化的内容设计,然后从社交平台上筛选相应的新闻素材,进行画面编辑,且充分运用背景音乐调动情绪,推出共情类短视频新闻作品。去年,新华网抖音号在几个重要的报道节点,推出了音乐向的短视频新闻作品,包括《英雄·如愿》《大运会报道|成都欢迎你再来》《亚运会报道|期待再会 @亚运会》《告别夏日 一路向前》等。这类作品,不是简单的MV产品,而是将音乐作为情感因子贯穿到视频的讲述中。在策划的最开始,音乐就作为非常关键的要素纳入脚本设计里,歌词、旋律,都跟新闻主题非常契合,易于调动网友情绪。
《亚运会报道|期待再会 @亚运会》短视频截图。
新闻战线:https://mp.weixin.qq.com/s/T7YQ2Ck8-EIGa-x4vQ94Bw